第4部分(第1/4 頁)
是什麼迫使這位剛剛坐上龍椅的中國皇帝迫不及待地派船出海,他打算用滿船的珍寶,換取什麼呢?
青花的旅行是從昌江邊上一個古鎮開始的。這個以宋真宗“景德”年號命名的古鎮,是青花瓷的出生之地。青花命中註定要在漂泊中度過一生。景德鎮距海岸線只有302公里,出窯的上等青花將順江而下,進入鄱陽湖,由九江進入長江,在長江口登上鄭和的帆船。
脆弱的瓷器如何抗拒海上的風暴?我們無須為古人的智力擔憂。茶葉不僅是船上的重要貨物,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減震工具,只要將瓷器置於裝滿茶葉的箱內,用厚而柔軟的茶葉將青花覆蓋,它們就可以高枕無憂。綿軟的茶葉是它們舒適的客艙,在這裡,它們將對所有的風險渾然不覺。
旅行的第一站是占城國的新洲港,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歸仁港。從《鄭和航海圖》上,我找到了隨隊翻譯馬歡所描述的那個被當作地標的石塔。塔的下面,很快成為中國瓷器的聚集之地。青花出現在南海的天空下,精美絕倫的圖案在透明的陽光中更加令人恍惚。在占城人驚愕的目光中,它們被一雙雙陌生的手撫摸和傳遞。他們收下了青花,獻出了最寶貴的禮物——犀牛角、象牙、伽藍香……
越南中部會安省占城島附近,以及越南南部富國島海域發現的明代沉船,證實了上述事實的存在。船過爪哇、蘇門答臘,船上的瓷器日益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香料,諸如柏香、檀香、羅斛香,乃至價值連城的龍涎香——這種從雄性抹香鯨病胃中分泌出的蠟狀物質,在香水工業發達的今天更是身價倍增,每千克上等龍涎香的價值為1至萬法朗,轉手出售給化妝品製造商,則可獲利6至10萬法朗。這是一千克黃金的價格。
芳香的氣息籠罩著船隊,使它們的旅行沉浸在嗅覺的*中。那麼,朱棣的*,是緣於這些由遠航者帶回的奢侈品,還是向諸國賜贈物品並接受朝貢帶來的心理滿足?
三
駛過蘇門答臘島西北的亞齊,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西洋①。在前三次航行中,古裡(今印度卡利卡特)是船隊的終點。青花瓷將在這裡離開鄭和的船隊,部分瓷器在這裡被商人轉運,踏上前往地中海的路途。古裡不僅是西方人嚮往的胡椒的產地,而且是一座自由港,國王宣佈任何國家的船舶都可以在此停泊。無論對於東方還是西方船隊,這裡幾乎都是它們旅行的極限,很多年中,這裡都是東方與西方的接榫之處。當船隊開始返航的時候,各自船上的貨物,都將在對方的船上繼續它們的旅行。 。。
第三章 青花(2)
從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起,至翌年四月止,鄭和船隊可能一直停留在古裡,一邊進行貿易,一邊等待季風。我從《明會典》中查到了當時青花瓷器的交易價格:(青花白瓷)盤:每隻五百貫;碗:每隻三百貫;瓶:每隻五百貫;酒海:每隻一千五百貫。根據當時國內消費水準進行折算,這樣的價格已屬昂貴。按照當地的風俗,他們的交易必須遵循某種慣例。交易之前,由一名宦官與對方的牙人(經紀人)約定交易日期,屆時,他們將在約定的地點出現,他們的身邊,是各自的寶物。
交易市場上人頭攢動。宦官與古裡國的牙人用手指著各自的商品大聲叫嚷,成箱的瓷器吸引了許多旁觀者的好奇,他們撫摸著光滑的釉面,爭論著上面的圖案。青花被一件一件地搬到古裡商人的馬車上。臨別時,雙方擊掌慶祝交易的成功。
一切彷彿都已煙消雲散,我在古裡沒有找到古代市場的遺址。我幾乎追尋著鄭和的航線穿越了整個*海,終於在與古裡遙遙相望的阿曼有所收穫。
我在佐法爾找到了那個古港口,看上去像是一座由石頭修築的古城堡廢墟。在城牆內,有碼頭、倉庫、崗樓、街道、水井、清真寺和國王行宮。港口四周,有許多凸起的沙丘,那是古代的居民區,尚未發掘。港口西面是茫茫大沙漠,東面緊挨著一片沼澤地。從輪廓上不難看出當年作為一個天然良港的雄姿。
佐法爾曾經是霍爾木茲的屬國,考古學家近年在這裡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多次重建的清真寺、軍事戍堡等建築遺蹟,毀於1503年左右。法國考古隊從中發掘出1280片遠東陶瓷,時代約在14-16世紀。從時間看,其中包括鄭和艦隊運往波斯的中國瓷器。
這些瓷器的遺骸也許並不足以充當證據,我必須見到文字記載。或許瓷器可以戰勝空間而最終不可能戰勝時間,它們可能在空間的旅行中完好無損,卻在時間中化為碎片,但我仍不相信它們會在時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