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一次車。他指出:〃即使啟動車輛時,他們的表現也比先前溫和很多,轉彎時速度還是有些快,不過已經好過入門水平。〃
青少年們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害怕和父母之間產生糾紛嗎?還是他們不過想和這個系統賭一把,像做高考答題一樣?麥吉說:〃我覺得你看到的是在這種純行為心理的環境下,司機自己變成了感測器,汽車這種小型加速計就擺在那,他們希望感受到加速計的極限。〃DriveCam的維斯認為,〃一個孩子說〃我知道如何應付這個系統:朝前看看路,注意是否有車輛出現,轉彎處我就減速,我一個月之內就學會了。〃〃不管他意識到沒有,他的行為可以說明他認為自己是個好司機。
→虹→橋→書→吧→。
第41節:為什麼你車開得不像你想的那麼好?(12)
可是撤走DriveCam裝置會怎樣呢?默勒說過,〃我不敢說DriveCam只代表一種外部的激勵系統。〃他承認在早期的DriveCam實驗過程中,僅僅安裝了攝像頭司機就會小心駕駛,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是說在實驗過程中,人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因為他們知道在做實驗。不過因為沒有任何的後續訓練,沒有〃反饋環節〃,實驗結果會開始變質。〃司機開始覺得〃攝像頭再不會打擾他們〃,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就是因為這樣,為了防止出車禍,需要進行記錄,還需要追究責任,〃默勒說道,〃你對他進行輔導時,他就覺得冒險駕駛行為會產生直接和確定的後果。對於多數人來說,20秒的隱私曝光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DriveCam也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連司機教練自己都沒有掌握真正的駕駛技巧,就像轉彎和排除故障的技術。過於自信會導致人犯錯。由維斯與明尼蘇達梅奧醫學院連同救護車公司共同進行的試驗中,有一個最讓人震驚的案例,其目的是提高接送病人的〃駕駛經驗〃。 可能人們會認為如果發生緊急情況,DriveCam就會啟用,司機可以開啟車燈和警笛,能夠把病人迅速送到醫院,在轉彎處可以直接闖紅燈。然而實際情況卻並不如此。維斯解釋說:〃結果,雖然開啟紅燈鳴響警笛,車開得更加平穩,但也惹出更多事,轉彎處不減速,違規駕駛…他們我行我素。〃維斯曾經做過救護車司機和醫護人員,他自己知道原因:〃和正常駕駛很大的一個不同點在於:開啟紅燈和警笛之後,你會受到關注。他們想看看別人有什麼危險,沒有人看見他們時,他們就會減速看看怎麼回事。開啟了紅燈和警笛就可以更順利更迅速地駕駛。〃
多數人的車上都沒有警笛和警燈,所以我們的駕駛方式也不會發生什麼特別的變化。我們經常按照慣例行事,想盡辦法創造一切可能性…我們能跟前面的車跟多緊,轉彎可以轉多快,也學會適應每一種新情況。我們忘記了在試圖教會機器人駕駛的過程中,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們學到的經驗:真實情形複雜得多。里斯克早上回顧了一系列撞車報道,他說〃多數人都沒有足夠的空間,或者不夠謹慎,缺少很傳統而優秀的基本駕駛技能。〃
他給我看了一個片段:司機從車道上快速開到一處收費站,道路兩側都是排著隊的汽車。里斯克說〃司機以為出口大開,這反映的是踢球時的心態:即使障礙再多也可以繞過。〃司機似乎自認為已經超過很多排成隊的車,能夠直接透過收費站。然而存在一個問題:所有這些司機都迫不及待地想透過同樣的收費站。里斯克說:〃因為他們被困在一個很突然的拐角,需要減速慢行。〃〃我們看過很多撞車事故,都是因為在靠近高風險的開放通道時,司機們沒有把速度減下來。〃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公路上的易通收費系統(EZ…Pass)在理論上可以減少事故高發區的車禍事故的發生…司機不需要變更車道…但事實上,車禍率卻不斷上升。司機們到達付費處時車速很快,沒有什麼阻攔,他們直接快速開過收費處,其他司機覺得自己所在的車道是〃錯誤〃的,於是從這條車道上衝出來,反覆變換車道。使用過去的作業系統時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舊的交費系統中,找到隊伍中車輛少的車道並不容易。
每個月,DriveCam收到的這種出事片段達5萬多件,默勒說這使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冒險駕駛行為的資料庫。〃 對於現有的多數汽車來說,攝像技術可以捕捉到封閉世界的瞬間:司機的內部世界。
。▲虹▲QIAO書吧▲
第42節:為什麼你車開得不像你想的那麼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