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部分(第2/4 頁)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戰列線戰術的使用。
雖然各國海軍都在研究中華帝國海軍的戰列線戰術,但是僅僅停留在研究討論階段,各國海軍還未實行,也沒有實戰經驗。而陳克強將戰列線戰術用在英國海軍上,雖然有些大膽,但不失為一個短時間內克服荷蘭海軍優勢的好計策。
這一點在第二次大規模海戰時便嶄露頭角了,當迪肯斯諾克海戰打響時,英國海軍在陳克強的指揮下,以戰列線戰術迎戰荷蘭艦隊。荷蘭戰艦雖然強大,但是喜歡單挑和混戰,英國海軍利用戰列線戰術,幾艘戰艦組成一支分戰隊,機動中搶佔荷蘭軍艦的“T”字頭橫位,然後集中戰列線上的全部火力攻擊敵艦,效果十分明顯。
然而,英國海軍第一次使用戰列線戰術迎敵,雖然領悟了陳克強的戰術思想,但是實戰的時候還很不順手。戰鬥開始的時候重創了荷蘭戰艦,但是到中後期作戰時,反被荷蘭戰艦佔了便宜,最終雙方打了個平手,各自退出戰鬥。
對於英國海軍來說,能夠跟強大數倍的荷蘭艦隊打成平手是相當難得的,甚至屬於變相的勝利。
中華帝國的戰列線戰術第一次得到英國海軍的認可,以及英國海軍專家的肯定。此後的半個月時間裡,英國海軍依然不敢正面迎戰荷蘭艦隊,只是到處襲擾荷蘭商船和捕魚船。
荷蘭海軍並未意識到英國海軍的新式戰術的巨大威脅,因此未能積極對英國海軍實施窮追猛打,索爾茲伯裡利用這段時間,同陳克強一起對英國海軍進行訓練,讓英國海軍儘快掌握戰列線戰術的要領。
英荷戰爭進入到第五個月後,英國漸漸取得了戰略優勢。由於英國將主力艦隊擺在了北海,因此海戰轉折地點率先出現在北海戰區。
加巴德沙洲海戰中,英國海軍第一次面對荷蘭艦隊沒有退縮,反而主動出擊,在機動作戰中尋找搶佔荷蘭戰艦的“T”字頭橫位的機會。荷蘭艦隊一直追著英國艦隊準備決戰,反而被英國艦隊牽著鼻子走,露出更多的破綻和機會給英國艦隊,結果遭到英國艦隊的猛烈打擊,損失慘重。
加巴德沙洲海戰立時兩天半,英國海軍損失戰艦十七艘,而荷蘭海軍損失戰艦二十一艘,在英荷戰爭中,英國海軍的損失第一次少於荷蘭海軍的損失。
訊息傳回倫敦,英國上下一片歡騰,認為這是英荷戰爭的轉折點,從此荷蘭將走下坡路了。
雖然英國人有些驕傲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此後的數次海戰當中,荷蘭海軍比英國海軍要吃虧的多。在斯德瓦海戰當中,英國海軍以五艘巡航艦擊沉了一艘荷蘭三等戰列艦,創造了巡航艦擊沉戰列艦的經典戰例。此後,英國海軍的戰列線作戰戰術越發的靈活起來,已經達到中華帝國海軍三成的戰鬥力,而荷蘭海軍依然沒有拿出對付戰列線戰術的新戰術來。從整體戰略上來判斷的話,確實是荷蘭在走下坡路了。
當然,英國海軍的優勢僅僅是在北海戰區。在地中海戰區,英國海軍依然被荷蘭海軍打的抱頭鼠竄,處於被動狀態。
荷蘭海軍的主力艦隊七成佈防在地中海戰區,而這一區域的英國戰艦數量僅僅只能達到荷蘭艦隊的三分之一。不論數量還是單艦質量,英國海軍處於絕對下風。
荷蘭海軍警戒的目標並不是英國海軍,而是中華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在地中海戰區部署有二十艘二等戰列艦,以及大量的巡航艦和護衛艦,對於地中海周邊國家來說,中華帝國的這支艦隊是相當強大的存在,荷蘭海軍不敢絲毫的懈怠。
然而,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並未接到北京的開戰命令,因此僅僅是二級戰備狀態。繞是這樣,荷蘭海軍依然不敢放鬆,因為他們知道英國的背後支持者就是中華帝國,指不定什麼時候中華帝國海軍便會突然插手進來。
中華帝國力挺英國,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結果還是導致了荷蘭政府在戰略上出現了失誤。那就是將主戰場放在了地中海,將精力放在了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身上,而不是英國海軍主力身上。
結果,雖然荷蘭海軍在地中海戰區上取得了對英國海軍的絕對勝利,但這一戰區的戰鬥從戰略層面觀之,對戰爭影響不大。荷蘭在這個地區集結了強大的艦隊,基本上都被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牽制,雖然還能保持著對英國的優勢,卻造成了荷蘭在北海戰區的戰術和戰略雙失利。
八個月後,在英國海軍絞殺式的封鎖之下,荷蘭經濟最薄弱的一面——過度依賴對外貿易,本土工業不及英國等缺陷很快就暴露出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