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攻戰之術多有涉獵。他還像秦國著名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那樣苦練舉鼎,以增強自己的力氣;請魏國的善射者教授射法,已經能夠採用“支左屈右”的射法於百步之外射中五寸之的;他還向趙國的劍師學習劍道,對《 劍道 》三十八篇已爛熟於心,對佩掛的鹿盧劍擊刺自如……
秦宮客卿(4)
秦王政立志當一名名副其實的真正能夠統御天下的國君。他嘗試著獨立處理國政,並期盼著迅速走向成熟。
這一切,都被善於窺人心事的郎官李斯發現了。他感到,秦王政不像莊襄王那樣平庸,渾身上下透著一種非同尋常的王者之風。而他的雄健、英武、果決更非一般人所具備。李斯斷定,秦王政定能幹一番大事業,說不定會成為威震諸侯的雄主。這樣想著,李斯對呂不韋的敬仰和崇拜漸漸轉移到秦王政身上,他決計盡一切努力向秦王政靠近,讓秦王政儘早地發現他、重視他。
李斯謹小慎微且殷勤備至地履行著他的職責。守衛殿門時,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儀表和姿態,每當秦王政出入,他總要把身子挺得溜直,用敬仰的目光向秦王政行注目禮並目送著秦王政遠去,直至在視野中消逝。有一次,一隻黃蜂落在他持戟的手上,狠狠地蜇了他一下,此時正趕上秦王政經過,他強忍住疼痛,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用力將手中的戟握住。秦王政偶然一側臉時發現了他,見他額頭上滲出豆粒大的汗珠,讚許似的微微一笑。李斯受寵若驚,頓覺一股熱流湧遍全身,手上的疼痛也拋到九霄雲外,待秦王政走遠,他才低頭看了看已經紅腫的手背。他不感到疼痛,心中反而充滿了幸福。他甚至感激那隻黃蜂,因為有了它的這一蜇,才招來秦王政那永難忘懷的微笑。
李斯侍候秦王政的車騎也十分盡心。這天,秦王政要乘車出宮郊遊,李斯和其他郎官、侍衛老早就將車馬準備好了。使李斯倍感榮幸的是,應有司的安排,他也作為隨行者之一,陪同秦王政郊遊。車子到了郊外,秦王政要下車步行,觀賞郊外景色,李斯便緊跟在他的身後,尋找機會和他說話。他想了好多話題,卻始終無法開口。他的地位太卑微了,怎能主動和堂堂的國君說話?
李斯正在犯愁,忽聽秦王政面對一望無際的曠野有感而發:“天地悠悠,何其大也!”
李斯馬上用《 詩經 》中的一句話應和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秦王政一怔,回過頭問:“你是何人?”
李斯努力地鎮定著自己的情緒,說:“郎官李斯,專門侍奉大王的。”
“你方才說什麼?”
“小人是說,這天下是大王一個人的,大王的權力是上天所授,天下的百姓都是大王的臣民。”
秦王政素好虛榮,好大喜功,聽到李斯的讚美,臉上掛滿了笑容。
“你任郎官多久了?”
“一年。”
“一年了?寡人怎麼沒見過你?”
李斯一聽這話,有點洩氣。原來,秦王一直沒注意過自己!那次挨蜂蜇,秦王那微笑的一顧原來是在無意之中的!可是,李斯又是極會見風轉舵、見機生情的,他趕忙回答道:
“小人整日在大王左右,大王日理萬機,胸懷國事,無暇他顧。況且,大王的臣僕成千上萬,怎會都記得?”
秦王政覺得這個郎官很精明,便打聽他的來歷,李斯便將他從師荀卿、在呂相國門下當舍人的經歷簡而明之地作了稟報。
秦王政一聽李斯曾從師於荀卿,問道:“看來,你也是名師之徒了。聽說荀卿頗知帝王之術,你既然曾經入其門下,有何見地?”
李斯巴不得秦王政這樣發問,成竹在胸地說:“帝王之術不過是一個‘一’字。”
“此話怎講?”
“軍必有將,國必有君,天下必有天子,皆因要統一軍令、統一政令。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當今諸侯分立,戰禍連年,民不聊生,是為亂世。久亂必治,久分必合,天下歸一,勢在必然。秦國有兵革之強,物產之富,理應統一天下,結束分裂。諸侯合而歸一,天下方能大治。就像大王所乘的駟馬車,如果讓四個馭者人操一策,恐怕連王宮的大門也出不去。只有一人馭駟馬,才會使馭馬統一步調,順利前行,是所謂‘執一而萬物治’……”
秦宮客卿(5)
秦王政聽罷,大喜道:“我秦國真個是人才濟濟,連小小的郎官也能出語不凡!”
秦王政這句誇獎的話使李斯覺得像是被針刺了一下:自己的官職確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