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擊秦……
想起這些,秦王政對他的“仲父”不勝欽佩。但是,秦王政也不免有些遺憾:自己既為國君為什麼不能有所作為,只是一味地依賴他人?如果說在即位之初,他年紀尚小,難以擔此重擔,那麼他今天卻應該獨理國政了。他已經十九歲,年齡不算小了,況且,這幾年他一直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他潛心學習了經國之道,對兵書上所講的將兵攻戰之術多有涉獵。他還像秦國著名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那樣苦練舉鼎,以增強自己的力氣;請魏國的善射者教授射法,已經能夠採用“支左屈右”的射法於百步之外射中五寸之的;他還向趙國的劍師學習劍道,對《 劍道 》三十八篇已爛熟於心,對佩掛的鹿盧劍擊刺自如……
秦宮客卿(3)
李斯這番赤裸裸的功利之談,使一向重利的商人呂不韋也感到吃驚。他很欣賞李斯的直率,卻也有點擔憂:此人嗜利如命,一旦大權在握,該會怎樣呢?
然而,呂不韋還是覺得李斯不失為一個人才。於是,他向秦王舉薦,讓李斯當了郎官,掌管守護宮門,侍衛人君。這個職位雖然低下,李斯卻十分愜意,因為這畢竟標誌著他已經擺脫了布衣的身份,進入了渴盼已久的仕途。李斯依稀覺得,在他眼前出現了一條金光大道,直通向他理想的目標。
二
秦王政在一天天長大。他的身材要比同年齡的少年高許多,體魄也十分健壯。他長著一雙細而長的眼睛,鼻子像黃蜂又狹又高,胸脯似鷹鷲那樣凸出著,說話的聲音像豺狼的叫聲。他屬於早熟型,雖然才只十幾歲,但言談舉止卻具有了成年人的穩健和成熟。
秦王政的成長除了他本人的天性外,還得益於良好的教育。他從飽富才學的宮廷老師那裡學習了治國安邦之術及其他方面的知識,飲食起居的舒適更沒有第二個人能夠相比。這一切,都是仲父呂不韋精心安排的。呂不韋對秦王政的情感頗似對待那個早死的莊襄王子楚。當年,他幫助子楚適嗣,是為了追逐較之販賣珠玉高出無數倍的贏利,如今大力扶植秦王政,也是為了使秦國穩定、富強,進而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富貴。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秘不可宣的原因,那就是:秦王政的生母、當今的太后趙姬曾是呂不韋的愛姬,而趙姬轉歸子楚時,秦王政已經在她腹中孕育。秦王政也是他的血脈,他真心希望秦王政能夠成為秦國的一位出色的國君,成為一匡天下的英主。這樣,他便可真正實現自己的夙願,買下秦國,贏得天下,而且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地接續下去。
對於呂不韋心底的秘密,秦王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一無所知的。他只知道呂不韋是他的“仲父”,是得力的相國。他從諸多事件中深切感到,呂不韋在穩定局勢、強大國家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不能沒有呂不韋。
秦王政清楚地記得,呂不韋多次向他申述“撫社稷,安黔首”的主張,以為最緊迫的任務是穩定“主少國疑”的政局,為此,他起用了蔡澤、王舵、蒙驁這樣一些老臣宿將,制定了上本務農、因功授爵等一系列強國富民的措施,不僅使動盪的政局得到了穩定,而且使秦國在諸侯中的地位越來越提高。
秦王政對他繼位以來秦國的幾次較大的軍事行動記憶猶新:
元年,山東諸國最後一次合縱抗秦被粉碎後,晉陽又乘秦主新立,起兵反叛,將軍蒙驁率兵定之,晉陽郡得以安寧;
二年,將軍麋公攻打魏國安邑,斬首三萬;
三年,將軍蒙驁伐韓,取十二城;
四年,蒙驁伐魏,奪取畼、有詭諸城;
五年,蒙驁再次伐魏,奪取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三十城,置東城。
這一系列勝利,都是呂不韋親自策劃的。不久前,當趙國大將龐煖乘敗燕之威,合縱韓、魏、衛、楚五國兵馬奮力攻秦時,呂不韋使將軍蒙驁、王翦、樊於期、李信、內史騰各帶兵五萬,兵分五路對付諸侯的進攻,呂不韋自為大將,親自督軍。他聽取了王翦關於先攻擊其薄弱的計謀,派精銳隊伍先攻楚國,楚人得知訊息,倉皇撤走,其餘四國見楚國失信,也悄然撤軍。諸侯的合縱遂宣告失敗,再也沒有力量合縱擊秦……
想起這些,秦王政對他的“仲父”不勝欽佩。但是,秦王政也不免有些遺憾:自己既為國君為什麼不能有所作為,只是一味地依賴他人?如果說在即位之初,他年紀尚小,難以擔此重擔,那麼他今天卻應該獨理國政了。他已經十九歲,年齡不算小了,況且,這幾年他一直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他潛心學習了經國之道,對兵書上所講的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