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專業,你希望大學畢業時,到相關的行業領域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那麼,如果選擇去外資企業,這一行業領域的著名公司,500強企業有杜邦、巴斯夫等。選擇杜邦,你就要去分析這家企業,它的經營理念是什麼?它的文化價值觀念是什麼?它對大學畢業生的招聘要求是什麼?它對大學畢業生的專業背景有何要求?對大學生的實踐經驗有什麼要求?等等。對應於這樣的要求,你就會找到自己能力與素質發展的方向。這將減少你大學學業規劃的盲目性。
有同學會說,如果經過幾年的學習,我並沒有進到這家公司,這不是無用功嗎?從功利的角度看,也許確實如此。但是,之所以要求你選擇目標去發展、去奮鬥,其目的在於圍繞這一目標努力的過程,就是完善自我的過程。與此同時,我們建議你選擇五個職業方向,就是希望你能結合這五個不同方向的職業素養要求,來進行全面準備。因此,重要的是你在大學裡積累了知識、能力與經驗,而不是能否與當初的規劃完全吻合進入到自己的目標單位、目標崗位。
在《天下無牆》一書中,筆者總結出世界500強企業對中國大學生不足之處的評價,反過來說,如果你恰恰在“不足”之外,沒有這諸多的不足,你就可以笑傲“江湖”了。這不足便是:缺乏自信(遇事謹小慎微,沒有獨當一面的勇氣,“我恐怕不行……”、“我擔心……”總掛在嘴邊)、缺乏溝通能力(包括寫的能力、閱讀的能力、聽的能力、說的能力以及溝通技巧)、缺乏耐挫力(遇事不順時心急火燎、不知所措、灰心喪氣)、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喜歡單幹、不顧及周圍、不關心自己工作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缺乏敬業精神(不穩定、不能與企業同舟共濟)、期望值高(希望儘快獲得組織更多的回報而自己卻沒有相應的表現)等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差在哪裡?(1)
你的學業奮鬥目標
確定未來職業發展目標的目的,就在於分析差距。無論你現在是大一新生,還是大二、大三,甚至是即將畢業,都要做這樣的差距分析。分析現實自我與未來自我的知識差距、能力差距、經驗差距,這些差距,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如下圖:
分析差距有三個角度,一是知識角度,二是能力角度,三是經驗角度。
知識角度的差距分析,包括兩方面內容:知識結構和知識基礎。知識結構和知識基礎,很大程度是透過大學畢業時的一張學習成績大表展示的——當然,用人單位也會採取筆試、面試的方式來考察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知識結構——每個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求職時,都會向用人單位提供一份成績大表,這一份成績大表,既包括了大學所有必修課的成績,又包括所有指定選修課成績,還包括參加公共選修課的成績,可以反映出你具有怎樣的專業知識基礎,以及在專業知識之外,是否對知識結構進行了拓展。那些在本專業之外,又輔修了其他專業的學生,顯然就更具優勢。
能力角度的差距分析,主要分析如何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核心競爭能力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以學習成績為主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大表不但能表現出一名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和知識結構,還能反映出他是否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這也是一些用人單位關注學習成績的重要原因。如果專業成績一直位列整個班級或者專業前列,很顯然,這名同學擁有的學習能力應該相對較強。二是以綜合素質為主表現出的管理能力、影響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有一些大學生不理解,我去一公司應聘技術崗位,應該著重關注我的技術能力,公司為什麼還考察我的管理能力呢?其實,你應該知道,任何一家用人單位選擇你,都是在選擇一個合作者,如果這個合作者難以在這家用人單位持續成長,不但會影響到對這家單位所做出的貢獻,而且也會影響到組織自身的事業發展,因此,它要考慮你是否具有在組織持續成長的可能。你的管理能力、影響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就是你持續成長的基石。不少用人單位,還十分關注你的影響力,就是你的話、你的決策,是不是有人聽,你是否能影響、感染周圍的人。曾經有用人單位要求前來面試的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你能否舉例,在大學裡成功說服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或者,你是否曾經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大家議論紛紛,而你推出了一種解決方案,成功讓周圍的同學接受,並順利解決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你是不是有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往往可能“影響”到你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否成為組織的領導、公司的主管。溝通能力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