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慣時,就要抓主要的習慣進行培養。重點習慣培養好了,就可以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養成教育的四種方法(7)
4。 操作方法
(1) 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父母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時候,不能只根據自己的主觀願望辦事。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書對此進行了舉例說明。
根據兒童心理學研究,左右兒童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需要經過3個階段。第一階段,5歲~7歲。兒童以自我為中心辨別左右,因此能夠分清自己的左右手。直到7歲左右才可以分清站在他們對面的人的左右手。第二階段,7歲~9歲。兒童能對直觀、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間關係,形成直觀表象,並能初步掌握左右方向的相對抽象性,但對非直觀、抽象的空間關係還比較模糊。第三階段,9歲~12歲,兒童能夠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據表象、記憶建立其空間關係。從上面的發展規律來看,兒童從小到大,對空間和距離的知覺是逐漸完善起來的。因此,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要他們理解幾何圖形結構及其空間關係,要他們理解圓形,老師要先講解皮球,理解長方形,老師要先講解電視機等,這樣把實物和概念連線起來,他們才能逐漸理解。
孩子的成長和認知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科學性,瞭解、尊重、利用好孩子的成長規律,少走彎路。
(2) 分層次確定目標
例如,同樣是要培養小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就要求他們保持正確姿勢,一筆一畫地認真寫清楚;對於中年級的孩子,就要求他們不但要認真寫,還要儘可能做到整潔美觀;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就要求他們樹立一定的漢字意識,做到寫出的字有一定的“藝術性”。有了這樣的要求和層次,孩子就比較容易一步一步去做,容易達成目標。
(3) 目標分解要具體
山田本一的成功表明,目標不僅要分解,而且要具體。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人隨機分成兩組,讓他們去跳高。兩組個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米,然後把他們分成兩組。對第一組說:“你們能跳過米。”而對另一組說:“你們能跳得更高。”然後讓他們分別去跳。結果,第一組由於有米這樣一個具體要求,他們每個人都跳得很高。而第二組沒有具體的目標,所以他們大多數人只跳了米多一點,不是所有的人都跳過了米。由此可見有沒有具體目標的差別。
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把遠目標變成近目標,把模糊的目標變成具體的目標。
四、家校合作法
1。 解釋
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學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師某一方的力量,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夠的,必須要聯合父母和老師的力量,讓家庭和學校的步調一致,勁往一處使。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會成長得更好。
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也提倡“家校合作”。尤其提倡父母和學校主動配合。父母只有及時與學校溝通,並相互做好配合,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2。 案例
在《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中,有一則《家務勞動承包合同》的案例,大意是這樣的:
四年級學生正在與家長舉行《家務勞動承包合同》的簽訂儀式。在班主任的協調下,全班學生與家長一一對應,認真商討起來。有的學生選擇了洗衣掃地,有的選擇了揀菜、燒飯,大多數學生都選了兩三個專案作為承包內容。雙方在合同書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姓名。校長和大隊輔導員應邀擔任了雙方的見證人,在每一份合同上蓋上了公章。
老師說:“這次家務勞動承包為期3個月,主要是為全班同學提供一個勞動崗位,促使大家學本領、練毅力、盡義務,從小懂得信守自己的諾言。我們也希望各位家長積極支援,幫助和督促子女學做家務,同時也應避免給子女過重的負擔。希望雙方共同履行合同。”
養成教育的四種方法(8)
在這個基礎上,學校還印發了“家務承包中期聯絡卡”,請班主任走訪部分家長,督促家長履行合同。
從此,全班同學的家務勞動熱情高漲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