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直的人格。分眾人按照“公司信條”來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努力遵循誠實和正直的原則。
?誗 協調一致的合作精神。分眾的卓越領導層以領導一個團隊取得成功為驕傲。分眾的管理層懂得如何在工作中激發全體員工的熱情,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的團結協作精神,達成最終目標。
“籠絡人心”,分眾臥虎藏龍
樓宇電視行業本質上是一個資源競爭的行業,除了稀缺性的樓宇資源之外,人才資源的競爭也是關鍵所在。“市場上優秀的人才不多,挖掘市場上優秀的人才一定是企業重要的宗旨,因為這些人不是你的同道就是你的敵人。”江南春在參加一個論壇時說,挖掘一流人才將是分眾實現質變的關鍵因素,“最近幾年,中國媒體有巨大成長,給新媒體提供的舞臺非常大,好主意不缺,但能落實下去的人很缺。”
人才戰略(2)
應該說分眾的市場份額不僅僅是樓宇的佔有率,很大程度也依賴於對稀缺性人才的佔有。對稀缺性人才的佔有也是分眾主要的競爭優勢之一。
分眾在人才聚集上是不遺餘力的。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的這句座右銘同樣激勵和感染著江南春。每一個“投奔”分眾的優秀人才無一不是衝著江南春對事業的激情和對工作的熱情而來,而分眾也確實沒有讓他們失望。
分眾傳媒的核心層較為穩定,其人力資源可以形容為“八仙過海”,既有來自於平面媒體的如《經理人》雜誌的原總經理劉雪淵、《東方企業家》的原副總經理錢倩、《財經》雜誌的嚴勁松等,也有來自知名戶外媒體公司的高管,如MPI的全國銷售總監張家維、通成系各地銷售主管塗雅芳、陶晨軍、戚大軍、鄧淦聰、陳斌等大將,另外還有源於電視媒體、報紙媒體、網路媒體的人才,甚至於來自許多廣告主公司的市場主管和江南春華東師大的師兄,現任公司的副總裁、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嵇海榮。
而前鳳凰衛視華東區總裁陳從容加盟分眾,出任首席營銷官,更是使得分眾的人才團隊如虎添翼。陳從容曾於凱雷投資聚眾後出任聚眾的營運長,但短期內即離職;僅僅數月,毅然加盟分眾。原實力傳媒集團戶外副總經理陳巖也加盟分眾,出任首席戰略官,可見分眾對人才的巨大吸引力。分眾的人才戰略已推廣至財務管理、市場推廣、樓宇拓展、售後服務等更多部門。
分眾對人才的渴望還不止於此。開啟分眾傳媒公司的主頁,“空缺職位”便映入眼簾。分眾打出的招募口號是:“分眾傳媒以真誠對待每一位員工。不論背景、年齡、性別,我們歡迎那些真正具有專業特長、職業精神和豐富想象力的人!如果你想尋找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團隊,請馬上與我們聯絡。”
分眾給員工實現個人價值提供充足的機會和寬鬆有利的條件,給人才成長創造更加和諧適宜的環境,搭建更為廣闊的施展才華和能力的舞臺。
透過啟用人才沉澱層、促進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分眾給了員工一個機會和平臺任其馳騁。而分眾也以蓬勃的朝氣,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奇蹟。
“經營人心”,分眾絕不為淵驅“魚”
人事振盪、人才跳槽已經成為企業管理最致命的傷害,不僅嚴重打擊了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日常管理,更嚴重地破壞了公司的形象和商譽,造成的損害短時間很難彌補。
號稱“手機狂人”的TCL前任總裁萬明堅及其手機團隊加盟長虹旗下的國虹通訊後,TCL手機的銷量已經呈現了大幅下滑,同時新品推出的速度依然很慢。TCL通訊2004年全年虧損高達億元,僅2004年第四季度就鉅虧億港元,而在2003年第四季度,TCL通訊的淨利潤為億港元。
離開伊利、自立山頭的牛根生曾自述說:“其實我不願回憶和伊利的這段往事。做出離開伊利的決定時,我心裡相當難受。段永平離開小霸王時老闆送給他一輛賓士,而我不但沒有拿到我應得的年薪,還說欠企業20萬元,到北大讀書的1萬元也要我交……在伊利那頭越心寒,在蒙牛這頭做事的動力就越強。”
分眾能夠如此快速地發展與壯大,跟其善於“經營人心”的人才戰略息息相關。分眾深信“人才是公司發展的重要資源和資本”。分眾一位高管常說:“分眾傳媒從艱辛創業到傲立於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讓我深感自豪的是我們擁有一支由眾多優秀人才組成的精英團隊,分眾蒸蒸日上,正是源於大家的共同努力。”
君子應虛懷若谷以接納他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