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官,因此沃爾什和克蘭丁斯特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密。“無論合併的價值如何,只要你仔細檢視一下司法部在高階法院進行的任何反托拉斯訴訟案例,就可以肯定政府會在訴訟中取勝。”沃爾什在事後這樣說道。事實確實如此,在1960年到1972年中,政府在高階法院提起了21樁反托拉斯訴訟,其中的20樁都是政府勝訴。沃爾什在信中寫道,“我們都明白,財政部部長”約翰·康納利、“商務部部長”莫里斯·斯坦斯和“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皮特·彼得森,“都對此事持有某種立場。在通常情況下,我應該首先應該去找麥克拉倫,但是我相信肯定已經有人向作為代理司法部部長的您諮詢了關於ITT公司的意見,副檢察長也肯定在考慮地方法院對ITT併購格林奈爾案件的上訴申請”。麥克拉倫在地方法院級的訴訟中在格林奈爾案件中敗訴,因此他已經向高階法院提起上訴。沃爾什的信確實讓克蘭丁斯特的處境十分艱難,而這封信在里根執政期間成為了“伊朗門”醜聞中的一項特殊證物。沃爾什當時正極力呼籲延緩將在4天內結案的政府訴訟程式。克蘭丁斯特事實上也同意將訴訟程式延緩至5月17日,但是這需要玩一場高風險的政治遊戲。
就在沃爾什寫信的幾周前,一位在華盛頓的ITT高層傑克·賴安在弗吉尼亞州麥克林郊區的一次雞尾酒會上遇到了住處離自己僅5戶之隔的克蘭丁斯特。賴安充分執行了吉寧所提出的給敵人施加壓力的策略,他請求克蘭丁斯特允許ITT能就延遲反托拉斯訴訟的問題與其進行直接接觸,克蘭丁斯特答應了這個請求。“大門隨時為你敞開”—賴安聲稱克蘭丁斯特這樣告訴自己。賴安將克蘭丁斯特的邀請上報給了ITT的上層。1971年4月20日,費利克斯在得知賴安的訊息後,應吉寧的要求直接來到麥克拉倫的總部,然後與克蘭丁斯特私下會談了大約一個小時,在客戶ITT的立場上(請不要忘了,費利克斯本人也在ITT的董事會任職)遊說這位副司法部長。賴安到機場迎接費利克斯,並把他送到了司法部。“他是一個非常安靜的人,”賴安這樣評價費利克斯,“他很少說話。”
→虹→橋→書→吧→BOOK。
第57節:1 大 佬(57)
但是費利克斯有很多話要與克蘭丁斯特談。當ITT聲稱如果被強迫處置哈特福德,公司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困難時,克蘭丁斯特考慮可以將ITT的一些“財務資料”公佈出來,以此“證實ITT自己的說法”。費利克斯事後宣告,自己“是應對方的邀請”才會在這天去拜訪克蘭丁斯特,“將一些我們之所以不同意剝離哈特福德的經濟證明檔案交給他”。而且他還證明,自己曾這樣告訴克蘭丁斯特—只要ITT能保留哈特福德,那麼ITT願意出售Canteen公司和格林奈爾公司這兩家收入總額達到2 500萬美元的公司。“我當時儘量將情況說清楚。”費利克斯說。事後費利克斯又作證道,克蘭丁斯特聽說這些情況後,讓自己向麥克拉倫“複述一下這個情況”。不過,令人詫異的是,克蘭丁斯特並沒有邀請麥克拉倫參加這次面談,他也沒有向反托拉斯主任反映費利克斯所說的情況。當被問及克蘭丁斯特是否“相信”他的說法時,費利克斯回答道,“我當時認為他應該已經相信了,但是這也可能是我在自欺欺人”。不過克蘭丁斯特在作證時的說法卻與費利克斯的不一樣。克蘭丁斯特聲稱,當時是費利克斯首先給他打了電話,費利克斯在電話中向他介紹說自己是ITT的董事,並不是一名律師,而且還說非常希望能“到我的辦公室來,與我討論司法部強制讓ITT處置哈特福德所導致的經濟後果”。然後克蘭丁斯特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費利克斯。
4月20日,克蘭丁斯特這樣作證道:“我相信,任何一次我與費利克斯的會談,在場只有我和他兩個人。”
費利克斯以一種誇張的說法來反對司法部的意圖:ITT和哈特福德的股東“將損失10億美元”,其中有5億美元是稅務負擔,這將造成ITT的流動性危機,同時也會“影響”ITT在價值額高達2億至3億美元的國際合約上的競爭力,從而對美國國際收支賬戶產生不利影響,進而降低ITT的國際競爭力。
而且費利克斯還表示,如果ITT喪失了競爭力,那麼“可能對整體股市產生附帶的不利影響”。費利克斯問克蘭丁斯特是否願意“命令”麥克拉倫與自己會面,然後向其陳述ITT所面臨的金融困難。克蘭丁斯特告訴費利克斯,他不願意“命令”麥克拉倫,但是他會詢問這位下屬是否願意與費利克斯見面。果然,麥克拉倫同意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