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5 頁)
仍然活躍於政壇。透過這本書,讀者將對阿登納其人和他的政治活動有一個
粗概的瞭解。透過這種瞭解,讀者也將會看到:雖然阿登納的政策並非十全
十美,但對於德國這樣一個戰敗被分裂的國家來說,它卻是現實和有意義的。
阿登納面向西方和歐洲的外交政策,使聯邦德國迅速順利地實現了政治主權
恢復,經濟重建和平等參與歐洲和國際社會的目標。阿登納時代的經濟騰飛,
為西德奠定了基礎,使它朝向大國地位邁出了第一步。阿登納也一直沒有放
棄他統一整個德國的夢想,在某種意義上, 1990 年聯邦德國成功地以經濟
實力實現了“以西統東”,亦可算是他實力政策的最終勝利。阿登納所倡導
的以法德和解為核心的歐洲一體化,更為德國和歐洲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
景。
美國佔領區軍事長官盧修斯·克萊一到德國時就曾說,德國需要一位獻
身於民主原則的強有力的國家領導人,他能把自己的人民帶回自由國家的大
家庭,同時面對東方正在出現的新的危險,他又能保護他們。事實證明,阿
登納正是克萊所說的這種人,“聯邦德國之父”的最高榮譽,他當之無愧。
他將全力投入到了為德國和歐洲開創一條新道路的事業之中。今天,他一手
建立並苦心經營的聯邦德國,已透過參加歐洲一體化,在歐洲和世界樹立了
牢固的地位;阿登納時代奠定的經濟基礎,已經成為聯邦德國實力地位不可
動搖的載體。聯邦德國的經濟實力與法國的政治、軍事力量一起,支撐著歐
共體內法德軸心的運轉。歐共體發展為歐洲聯盟,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作用
與地位日益上升,也確定了聯邦德國日益提高的國際地位。客觀歷史地看,
阿登納不僅從戰略上、而且在實踐中,為戰後德國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道
路,他對德國和歐洲歷史的影響,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日益擴大,聯邦德國國
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將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大事年表
1876 年1 月5 日 康納德·阿登納在科隆出生
1888 年 德皇威廉二世登基
1889 年 阿道夫·希特勒在勃勞瑙出世
1894 年 阿登納從科隆的使徒高階文理中學畢業
1901 年 阿登納透過國家文職官員複試,進入考森律師事務所
1904 年 阿登納與艾瑪·魏埃爾結婚併成為科隆市代理市長
1914 年 艾瑪·阿登納去世
1917 年10 月18 日 阿登納當選科隆市市長
1918 年11 月 德國11 月革命。威廉二世退位
1919 年 斯巴達克團起義失敗。魏瑪國民議會透過新憲法,弗裡德里
希·艾伯特就任首任魏瑪總統。凡爾賽條約簽定。
阿登納與古絲·吉塞爾結婚
1921 年 阿登納當選普魯士參議院議長
1925 年 科隆市慶祝萊茵蘭歸屬德國一千周年
1926 年 阿登納拒絕接受德國總理提名。英國佔領軍撤出科隆
1928 年 世界新聞博覽會在科隆舉行(普列沙展覽會)
1929 年 阿登納連任科隆市市長。世界經濟危機爆發
1933 年 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阿登納被撤去市長職務
1934 年6 月30 日 在所謂的“羅姆暴亂”的同一天阿登納被捕,兩天
後獲釋。為躲避納粹迫害,阿登納隱居馬利亞拉赫修道院
1935 年 阿登納舉家遷勒思根多夫
1939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44 年 阿登納因被懷疑參與密謀刺殺希特勒事件而再度被捕
1945 年 希特勒自殺,德國投降。阿登納被美佔領軍重新任命為科隆市
市長。波茨坦會議召開,德國被分割為四個佔領區。基民盟黨小組成立。阿
登納被英佔領以“不稱職”為由撤銷市長職務並被逐出科隆
1946 年 阿登納擔任英佔區基民盟主席。丘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