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1810 年,可以看到皇帝對各附庸越來越生氣,並威
脅要並掉他們的國家。這樣就加速了聯邦制帝國的演變,帝國之所以採用拿
破侖各項制度,其目的原是要把它統一起來。拿破崙與奧地利聯婚,想要增
加羅馬王的遺產的意圖,以及為羅馬王未來的弟妹創立家業的前景,這一切
更使波拿巴家人親族的地位越來越不穩固,不過他們早就知道這種地位已遭
到損害。合併荷蘭和與奧地利聯姻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從1809 年起,合併的
事似已迫在眉睫;1810 年初,路易卻把它推遲了,因為他同意割讓了西蘭和
直到來因河的荷蘭南方各省;1810 年7 月2 日,他逃出荷蘭,隨後到達了奧
地利。4 月,繆拉在巴黎也自知王位難保;卡羅利娜卻因為接受了陪伴瑪麗·路
易絲的職務而能夠設法取得了暫時和解。拿破崙禁止繆拉任命大使;繆拉身
邊經常有形跡可疑的義大利人如加洛·馬蓋拉等,後者被繆拉任命為警務大
臣,他同許多反法秘密組織有來往,因而可能是最先設想在他的主子繆拉統
治下統一義大利那批人之一。卡羅利娜被迫再度分居退隱,並受到離婚的威
脅。繆拉在關稅方面採取反對法國的措施,他把好幾個法國派來的高階官員
撤職了,最後,留下來的法國人都要向他宣誓效忠。於是,事情已鬧到了決
裂的地步:1811 年7 月2 日,拿破崙禁止其臣民向繆拉宣誓;他行將吞併那
不勒斯王國的風聲就傳開了。俄國的威脅使拿破崙與繆拉的緊張關係緩和下
來;繆拉到巴黎參加羅馬王的洗禮,並隨同大軍出發去俄國。然而,沒有一
個人相信事情到此為止。與此同時,熱羅姆看到他在漢諾威的一部分領土被
割去後,擔心要把它轉交給波蘭。至於約瑟夫,他抱怨只是個徒有虛名的國
王。最後,自從繆拉被調到那不勒斯以後,貝格大公國就已由拿破崙親自治
理了。
與各附庸國相反,那些處於被保護地位的聯邦,透過永久性聯盟同“大
帝國”相聯絡,並照樣存在。拿破崙沒有理由去觸動他自己制訂的“調停條
例”。瑞士現在被圍在拿破崙所征服的領土之中,不再具有直接的戰略意義,
因而不必加以佔領來迫使它服從;直到1809 年使用了巴塞爾橋和佔領了特辛
州的時候才破壞過瑞士的中立。相反,改組來因邦聯是勢在必行的。它的領
土依然過於支離破碎。連它的成員國的法律地位也不一致:貝格公爵和威斯
特法利亞國王是附庸國的君主,而且只要歐仁還沒有取代達爾貝格,拿破崙
的傀儡法蘭克福公爵就既不是法蘭西帝國的皇族成員,也不是帝國大勳爵。
維爾次堡大公國的存在得到1809 年同奧地利簽訂的條約的保證,而奧地利暗
中自以為對於它曾佔有的費迪南的舊領地托斯卡納和薩爾斯堡具有第二繼承
① 莫爾尼(1811—1865 年)在1851 年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時,出力不小,後任立法院院長,
成為他同母異父哥哥的大幫兇之一。——譯者
人的權利。雖然來因邦聯中最重要的一些君主是透過拿破崙簽訂的條約而獲
得新的稱號,其他的君主是透過繼承權取得正統王位的。然而,最突出的是
整個邦聯還沒有憲法,也沒有一個能促進行政、教會、社會,甚至軍事統一
的中央權力機構。
此外,大陸體系得到隨著政治形勢波動而臨時組成的聯盟的不斷擴充,
透過將來的努力可能把這些聯盟變為持久的結合。普魯士和奧地利已不可能
反抗,前者由1812 年的條約事實上已淪為附庸國。只有沙皇亞歷山大,雖然
是戰敗了,但自以為是得到法國平等對待的,因而以真正“同盟者”的姿態
出現,每次拿破崙要求他的支援時,他堅持只考慮本國利益,要求法國為此
付出相應的代價。這種連續不斷的敲詐勢必有導致俄羅斯戰役的危險;只要
亞歷山大還不甘心俯首聽命,大陸體系的政治結構就仍未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