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4 頁)
各騎士團地位,在“帝國大法”中為他們爭取到保留規定。
但他們不久就消失了。德意志領土的打亂調整,只有法國能從中取利,
因為整個南德意志都倒向法國一邊來反對哈布斯堡王室。
普魯士取得很多,但仍未能滿足它的慾望;為避免與英國發生糾葛,普
魯士不敢接受漢諾威並同法國結盟的建議。隨著和平的降臨,普魯士不再能
控制北德意志。1802 年6 月10 日,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梅默爾會見了俄
國沙皇,亞歷山大在那裡和路易莎王后發生曖昧關係,這種關係使他後來一
直和霍亨索倫王室聯在一起,但是普魯士國王感到他自己不像是俄國的同盟
者,倒象是俄國的被保護人,所以頗感受到輕視。
英國目擊了這一切鉅變,但卻無能為力。這些變化縱然沒有破壞亞眠和
約的明文規定,但在英國看來卻是與條約精神不符的。英國在感到憤慨的同
時,也感到快慰,因為它知道俄國與奧國都關心瑞士的命運,而且奧國在喪
失義大利之後,又失勢於德意志,心有不甘,正如阿丁頓所預見的那樣,英
國又將會找到同盟國。直至1802 年10 月,英法關係一直是相當好的。對於
《政府通報》頗多不滿的阿丁頓甚至接受波拿巴的抗議,對佩爾蒂埃提出了
控訴。直至9 月10 日,內定派赴巴黎的英國大使惠特沃思得到的訓令還完
全是心平氣和的。但是法國在義大利吞併領土,特別是對瑞士的干涉(這次
干涉同1798 年那次干涉一樣引起很大震動②)使得英國從根本上改變了態
度。霍克斯伯裡表示“深感遺憾”。“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我們需要法
國政府的合作。”“英國希望恢復簽訂亞眠和約時歐洲大陸的狀況,別無其
他。”在他的心目中形成了這樣的看法,即法國每擴張一次,英國就要求補
償一次。最符合法國利益的做法至少是要贏得時間;它只有四十三艘戰列
艦,雖然還計劃建造二十三艘,但卻要到1804 年才能完成。波拿巴在給德
凱恩的訓令中預料到了戰爭,但是認為不致於在1804 年秋季之前爆發。然
而他反駁說,英國“應履行全部亞眠條約,別無其他。”塔列朗的恐嚇則更
是火上澆油:“隨著第一聲炮響,就會誕生一個高盧人帝國,”並且勸告波
拿巴“使西方帝國重見於今日。”即使如此,霍克斯伯裡也沒有加劇這一緊
張局勢,還是讓法國大使安德列奧西和英國大使惠特沃思各赴任上。這種顯
而易見的軟弱表示只是更加激勵了第一執政。1803 年1 月30 日,正當英國
行將完成從埃及撤軍的時候,他在《政府通報》上發表了塞巴斯蒂亞尼將軍
的報告,其中提到了“一萬士兵足以再征服埃及”的名言。這一類挑釁的話
使人思想混亂不解。儘管他曾對呂西安說,他這樣做是指望刺激“約翰牛來
戰鬥”,但是他清楚地知道法國還沒有準備好。但到10 月間塔列朗也宣稱,
如果英國要讓世界相信“第一執政由於不敢而不去做某一件事情的話,那他
就會立即去做的。”這種宣告既缺乏理性,又有損民族利益。
事實上,霍克斯伯裡的忍讓姿態完全是暫時的。他在1802 年11 月25
日寫信給惠特沃思說,“由於法國最近某一次侵略行為而使英國捲入戰爭,
這在目前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即使這是一種明智的政策。我們的政策是必須
設法利用這些侵略來為將來同俄、奧兩國建立聯合防禦體系。”早在10 月
27 日,他就明確地向俄國建議結盟以維持歐洲現狀。亞歷山大那時正專心致
力於同法國一起處理德意志的事務,所以最初對這一建議置若罔聞。但是波
拿巴的東方政策終於觸動了他:就象在1798 年法國對埃及的遠征那樣,它
使俄國轉而接近英國。亞歷山大認為,假如他得不到馬耳他,那麼寧可讓英
國人得到這個島嶼,也比讓法國人得到它要好些。因此在1803 年2 月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