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反對他,可事實總是證明了這是徒勞無益。他把政治視為延年益壽的靈丹妙
藥。在90 歲高齡之際,他仍出訪了以色列和西班牙。在那兒,面對歡呼的人
群,他毫不知倦地作了激動人心的即席演說,以他的嚴密的邏輯和嫻熟的演
說技巧征服了到場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阿登納,不能想象德國沒有阿登納,就像英國沒有丘吉爾、法國
沒有戴高樂一樣。戴高樂曾說:“非偉人成不了大業”。阿登納無疑是戴高
樂所指的偉人。他在廢墟中創立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
被譽為“第四帝國”,比之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它擁有無限的“生存空間”
任其發展,並用數百萬計的大眾汽車、機床、機車、重型工業裝置、機器、
發動機和其它出口商品,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商業橋頭堡,這遠比希特勒用
幾百萬軍隊對歐洲、俄國和非洲進行的失敗戰爭征服所建立的橋頭堡更加穩
固和持久。今天,由於聯邦德國優越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高科技技術,它已
經成為歐洲大陸上居於支配地位的國家。飲水思源,人們把聯邦德國取得的
成就歸功於阿登納,並把他稱作是“聯邦德國之父”。
尼克松在他所著的《領導人》裡曾寫到:“提出一種主張是一回事。在
合適的時機提出這種主張是另一回事。而能夠成為把這種主張忖諸行動的
人,又是另一回事。恰恰是這三者構成了阿登納的偉大之處。”
同歐洲戰後的另外兩位巨人——丘吉爾和戴高樂——相比,阿登納有時
被形容得索然無味,暗淡無華。作為二戰的英雄,丘吉爾和戴高樂的品格被
人們誇大:丘吉爾機智風趣,並有貴族風度;戴高樂的孤僻高做和虛飾誇張,
也符合他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締造者和領導人的身份。但是作為戰敗國的
領導人,阿登納若像他們那樣表現,對戰敗的德國來說卻危險而不合時宜。
相比之下,阿登納的表現更現實、更精明。他有律師般善作分析的頭腦,又
有等待成功的耐性。丘吉爾愛挖苦人,喜歡爭論,常常精心設計一個諷刺令
對手的抨擊落空;而阿登納總是用精心研究的辦法來駕馭事物,以猜透和揭
穿批評者計謀的辦法駁倒對方。他的做法體現了德國人處世哲學的一切特
點:刻板、嚴謹、勤奮、一絲不苟和不屈不撓。阿登納認為,西德只有全力
以赴、奮鬥不已,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獲得主權、安全和繁榮。他實踐了
他的一切信條。毫無疑問,他和他們儘管各人特點不同,卻同樣偉大。戴高
樂在一生中把阿登納作為政治上的對手和合作夥伴來尊重,而一向用詞刻薄
的丘吉爾則在1953 年對下院說,阿登納是“自俾斯麥以來最英明的德國政治
家”。
1963 年的一個秋日,阿登納結束了在聯邦議院作為聯邦總理的最後一次
演講後,毫無表情地走下了主席臺。聯邦議院的一位議員——阿登納每年的
政治對頭——想對即將離任的阿登納表現得大度一些,於是站了起來,恭敬
地對阿登納說:
“總理先生,您在1954 年籌劃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的主張,現在證明
是正確的。”
阿登納冷冰冰地盯著此人,然後作了一個尖刻的答覆:
“你我的區別,就在於我善於掌握時機。”
阿登納用寥寥數語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成功之道。。
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
第一章 流年似水
萊茵少年
1876 年的聖誕鐘聲敲響了,那天晚上
科隆下了大雪,清晨時,茫茫大地為積雪所掩蓋,萊茵河成了白茫茫的
一片。大雪還在飛揚。
可是,在巴爾杜英街的一所房子裡卻充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