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就會喪失這一優勢,經濟增長速度會放緩,如果它能實現技術和品牌轉型的話,仍能保持穩定的地增長,同理,這時它尋找的下一傢俱有勞動力優勢的經濟體開始迅速發展,最終,這種傳遞性會使得世界經濟趨同。當然這種趨同僅僅是趨勢,如果受到政治動盪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趨同的環節就會被破壞,有些政治不穩定的國家可能一直處於貧窮落後狀態。
葉楚華:總之,中國要成為一流國家,就要有一流的制度,一流的發展戰略,要學習一流國家的一流經驗。
txt小說上傳分享
關於劉德華星路歷程的經濟學原理(節選)
按:本書在談到明星娛樂經濟時,都是從國與國之間的宏觀角度分析,為了讓各位更好地理解這樣一種當代經濟形式,特收錄一篇從微觀角度談明星經濟的文章,它發表於《經濟學家茶座》第30輯。
一、劉德華是什麼?
一個人——劉德華,一個集歌星、影星、電視明星於一身的人;他主演的電影之“賣座”,令眾明星望塵莫及;他的唱片銷量之高,令歌壇天后天王為之遜色;他在娛樂界長期保持的極高人氣,無人能企及。客觀評價劉德華先生的演藝成就是本文的一個前提,後文的一些用語和表述純粹是出於做學問的必要,無半點冒犯劉先生之意。
。一種商品——當人們習慣於探討各類明星的身價時,其實已經預設了其是作為商品而存在的——不是商品,何來價格?承認明星劉德華是一種“商品”,是本文立論的前提。劉德華不同於經濟學中一般意義的商品,它的效用、出售方式均很特別,比如,一般商品是具有競爭性的,即它一旦被某人購買使用;它就不能同時被另一個人消費,而劉德華則不具備這一屬性,劉德華可以同時被無數人共同消費和“使用”——可以數萬人共同觀賞他的演唱會而不相互衝突。
一個企業集團——從另一個角度看,劉德華又是一個企業集團。這個集團“生產”諸多產品:劉德華牌電影、劉德華牌歌曲、劉德華牌演唱會、劉德華牌慈善會、劉德華牌廣告。一個人的企業集團,生產如此多的產品,你不能不對這種現代商業模式感嘆!
二、劉德華的商品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滿足人類某種(些)慾望的能力,探討劉德華的商品效用,須先探討劉德華可以滿足消費者那些需求。筆者認為,劉德華可以滿足消費者如下幾種需求(慾望):
性本能需求——這主要對女性fans和同性戀者有效,劉德華的歌影迷女性佔的比例很多,這與劉德華的俊朗外表所決定的強烈異性吸引力不無關係。許多女性fans把劉當作夢中情人,能獲得“虛幻”滿足。
審美需求——劉德華具有俊俏的外表,美麗的歌喉,這些對歌迷來說是一種高度的美,能高度滿足其審美需求。
歸屬感——為數眾多的劉德華的歌影迷在事實上成為一個存在許多共性的“族群”,他們透過諸如加入劉德華歌迷會等形式獲得一種歸屬感。劉德華的歌迷之間有一種“族群”認同感,他們傾心交流,他們為同一個名字撕心裂肺地吶喊,他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歸屬。劉德華滿足了fans的社會歸屬需求。
時尚需求——明星向來是時尚的引領者,劉德華對於其fans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超強的時尚號召力和影響力。劉德華在香港電影中使用的“Yes sir”短語,曾經帶來全國上下一片“Yes sir”聲;劉德華的衣著也是男性fans競相模仿的物件;劉德華代言的各種服裝、手機也風靡一時,眾多fans競相購買使用,引以為榮。
好奇心——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具有對於名人的強烈好奇心,尤其是對於影視明星的好奇心。明星的各種瑣事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話題,人們對於明星的好奇心,使得娛樂媒體有了無窮無盡的報道資源。
榮譽感——fans無不以自己的偶像為榮,當fans討論劉德華所獲得的各種榮譽時,他們那種洋洋自得的表情,就好像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親人得了獎一樣。劉德華的光榮等同於fans光榮,可以說,他們之間是共存共榮的。風光無限、獲獎無數的劉德華帶給fans極大的榮譽滿足。
虛榮心——劉德華作為一種昂貴商品,自然可以成為炫耀性消費的物件,富人即使並不喜歡劉德華,也有可能購買昂貴的劉德華演唱會門票去觀看演出,以此炫耀財富,滿足虛榮心。
浪漫夢幻需求——明星的歌曲、電影都可以勾起追逐者的浪漫的夢幻感覺,f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