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直觀地看,技術達人在西方發達的後工業經濟體中顯然是贏家,因為在過去幾百年的時間裡,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具有更高的價值。但是,在當今的“雙生鍍金時代”中,知識分子的勝利是一個全球現象。高階知識分子正在引領印度的外包奇蹟,中國共產黨的掌權者大多是知識分子,尤其是那些懂技術的人,甚至在西方人士眼裡普遍擁有遊艇、樂於娶超級名模為妻的俄羅斯寡頭大多也有數學或物理的碩博學位。
在“二戰”後時代,規模巨大、在文化上起主導作用的中產階層的崛起,促進了美國和西歐強勁的經濟復甦,中產階層中的大多數人是藍領工人,或是做著比較常規中層工作的文秘、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技術極客——尤其是他們當中超級成功人士的崛起,標誌著與“二戰”後時代的徹底割裂。在這個時代,超級聰明的人正在獲取史無前例的巨大財富,而藍領和中層工作機會逐漸消失,這也是平民主義者厭惡技術達人的原因之一。令人吃驚的是,美國兩個黨派對此的反應頗為相近:“佔領華爾街運動”對自身的定位是99%的百姓表達心聲的平臺,保守的“茶黨”和前者敵視精英階層的程度一模一樣。
具有諷刺意味而又令那些滿腹牢騷的中產階層沮喪的是,左翼和右翼都有人爬上了政治階梯的最高處——知識分子的階級權力正體現於此。事實上,在激烈的兩黨鬥爭中,最引人注目的悖論之一是自由派和保守派各自的頂尖人物有太多的共同之處:米特羅姆尼和巴拉克奧巴馬都是堅守紀律、堅持不懈的百萬富豪,都對比自己更受歡迎的愛妻讚賞有加,都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都偏好有資料支援的論點而不是有感而發的議論,都努力同各自黨派中的草根階層建立聯絡。他們給人的印象都是冷冰冰的,好像機器人。
第18節。
基於實證的全球觀與根植於信念或思想形態的全球觀之間存在分歧,你也許可以將它稱之為“認知鴻溝”——這是美國最重要的“斷層線”之一。來自右翼的奧巴馬批評者認為,奧巴馬是擁有危險的外來祖先的社會主義者;而左翼批評者認為,奧巴馬總是閃爍其詞,沒有真正的觀點,畏畏縮縮,希望討得別人的好感。但對此最好的解釋是,作為崛起的知識分子階層的一員,總統像這一階層的其他人一樣也是個經驗主義者。他想做行之有效的事,而不是為了符合某種特定意識形態或去迎合某個特定選區的品位。他的核心信念就是相信事實。
奧巴馬這位經驗主義者並不是後來居上贏得2008年總統選舉的。當時,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口若懸河,向民眾承諾希望和變革,但他也有實用主義者的一面。2008年9月,在總統選舉開始的幾周前,曾任職於白宮的凱斯桑斯坦當時這樣描述這位候選人:“首要的一點是,奧巴馬具有務實風格,對經驗非常依賴。他想知道什麼會行之有效。”咬文嚼字者發現,2009年奧巴馬在總統就職演講史上第一次使用了“資料”一詞,而他是史上第二位提到“統計”一詞的人。
這種以實際經驗為依據的態度是奧巴馬獲得民眾——尤其是華爾街和矽谷年輕一代——大力支援的原因之一。他們對奧巴馬的支援不是靠感情用事,而是認可奧巴馬是統治當今全球經濟的超級精英階層的完美化身。奧巴馬是相信資料的技術專家,交易員和網際網路企業家也是這樣的。一位對華爾街和華盛頓特區都很熟悉的內部人士對我說:“一些人對事實證據反應迅速,他們關心結果,明白世界充滿不確定因素,你當然希望將你的錢交給這些人打理。奧巴馬也想從這些人那裡得到經濟建議。”
從教育、秉性和生活經歷上來說,米特羅姆尼也毫不含糊地屬於經驗主義陣營。他作為商人,如果不充分意識到資料的力量就很難在私募股權中賺得數百萬美元。羅姆尼突然掉頭轉向共和黨基礎選民,可以認為他是在努力彌合那個認知鴻溝。
超級極客不僅統治了華爾街、矽谷、班加羅爾和北京,他們也在華盛頓掌權——不論哪一黨派贏得選舉。
伊麗莎白比林頓——第一次“鍍金時代”的歌劇女主角
伊麗莎白比林頓是位歌劇女主角、名媛和超級明星。如今,許多音樂學者稱她為“英國史上最偉大的”女高音,和她同時代的評論家奉她為“歌唱女神”。她曾接受義大利國王的邀請,在當時世界最有威望的那不勒斯歌劇院演出,擔任新歌劇《卡斯特羅的伊內斯》的女主角,這部歌劇是專門為她譜寫的。她的義大利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在米蘭生病康復後,歌劇院連續三個晚上燈火通明。在米蘭,她還受到了約瑟芬皇后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