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所以說,某一個地方的興衰,的確與政治家的決策有很大的關係。如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該城是張居正執政期間,為開放邊境貿易而倡議修建的“板升”城;再說今天的深圳市,如果不是鄧小平倡導的改革,恐怕至今還是保安縣的一個小漁村。北京城的運氣非常好,一是碰到了忽必烈和朱棣這樣兩個皇帝,對它情有獨鍾;二是負責修城的劉秉忠與姚廣孝,都是非常有見地的設計師,沒有他們,北京城不可能有令世界矚目的帝京氣象。當然,仁宗的短命也是北京城作為首都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他再活十年,北京城會是怎樣的命運,就很難說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兩個孝子,一場悲劇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開篇引用的《臨江仙》,想必所有的三國迷耳熟能詳。我十一歲時讀這首詞,內心便受到感染,產生難以排遣的惆悵。後來,當我第一次坐上渡船行駛在長江上,便禁不住吟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到詞的結尾“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時,年少的我,雖不大理解這詞中的蒼涼,仍然覺得這種感傷既讓人親近,又讓人害怕。
等到成年後,我才知道這首詞的作者並非羅貫中,而是明嘉靖年間的楊慎。羅先生創作出不朽名著,但非楊慎之詞,不足以表達他小說的主旨,可見這首詞所含蘊的人世滄桑,具有多大的震撼力。
但是現在,我卻想讓讀者讀楊慎的另外一首詩:
七十餘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
歸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
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
故園先壟痴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
這首詩名為《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是楊慎死前二十多天寫下的,語極悽傷,可謂字字血淚。這首詩的背後,隱藏的是楊慎一生巨大的悲劇。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楊慎一家是怎樣結怨於皇帝的(1)
楊慎,字用修,別號升庵,出生於四川新都一個官宦世家。祖父楊春,成化十七年進士,官至湖廣提學僉事;父親楊廷和,成化十四年進士,先於其父一屆,時年十九歲。楊慎是楊家入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二十四歲時參加會試,殿試第一成為本科狀元。一門三代進士,還出了一個狀元。這樣的家族不僅僅在新都,就是在全國,亦屬罕見。
楊家三代官員中,官當得最大的當數楊廷和。他入仕四十六年,除正德十年丁父憂回家守制三年外,餘下四十三年全在京城為官。成化十年,從翰林院庶吉士幹起,歷任翰林院檢討、修撰、侍讀等。弘治二年,改任左春坊左中允,這一職務是太子的老師,這太子即後來的武宗皇帝。三年後,又遷升左春坊大學士。正德二年,由詹事府詹事超升東閣大學士,入閣主管誥敕。擔任內閣輔臣不久,因得罪臭名昭著的大太監劉瑾而被驅逐出京,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後升任戶部尚書。半年後,劉瑾劣行敗露被武宗“忍痛割愛”,誅除了,楊廷和又得以回到京城,入閣當了輔臣。到武宗皇帝駕崩時,楊廷和已是首輔。
武宗一生胡鬧,親近過的女人難以計數,大概也是因為這個用情不專的原因,這位風流皇帝竟然沒有生下任何兒女。因此,他這一死,便沒有法定的子嗣來承繼皇祚。按規定,必須在武宗近支的宗藩中尋找一位“皇子”來承祧,主持這項工作的便是楊廷和。
當時有三個人都有條件繼承皇位。經過一番考慮,楊廷和選中了朱厚熜。這個朱厚熜的父親名叫朱祐杬,是孝宗的弟弟。武宗皇帝是孝宗皇帝的獨子,朱祐杬是他的叔叔,朱厚熜是他的堂弟。
孝宗的父親憲宗,是明朝第一個搞“姐弟戀”的皇帝。憲宗十八歲即位,就將年已三十五歲的宮女萬某立為貴妃。這位萬貴妃一直侍候憲宗長大,兩人年齡相差十七歲,論輩份應該是母子,但兩人更像姐弟,少年時的憲宗從萬貴妃那裡知道了情事的快樂。奇怪的是,憲宗對萬貴妃的寵愛二十年不衰,這種“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愛情觀,擱在一位皇帝身上,實屬難得。萬貴妃三十六歲時為憲宗生過一個兒子,但未滿週歲就死了。此後,萬貴妃一切的懷孕努力都是瞎耽誤功夫,她因此很傷心,也變得很歹毒。她只要聽說別的嬪妃懷孕了,就一定會將這嬪妃弄死或致其墮胎。因此,憲宗儘管嬪妃成群,卻沒有誰給他養出兒子來。他當了十一年皇帝后,有一次在剃頭的太監面前感嘆自己老之將至,卻膝下空虛。太監這時斗膽告訴他: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