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最後的原因。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臺上,他口若懸河、張牙舞爪;在哈佛講臺上與諾基亞總裁激烈辯論,最終得到了臺下1000多名聽眾長時間的起立鼓掌。
現如今,“癲瘋”的馬雲,或許已經習慣了別人把他當瘋子看了!
“我可能瘋狂一點,但絕不愚蠢!”馬雲說。
3。 底氣十足的“狂者”
時常展開笑臉的馬雲,其實並不擅長經營自己的公眾形象。很多時候,他狂妄不羈,素有“狂”名。
1999年3月,“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阿里巴巴,八字還沒一撇,馬雲對同伴們宣稱:“我們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前十名。”後來,經過“改版”,又上了個檔次,說道:“我們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前三名。”
憑著阿里巴巴左手淘寶,右手雅虎中國這樣的地位,看來馬雲的目標指日可待了,他自己也感慨:“我們原先計劃是30年內拿到1個世界十大網站的席位,現在看來有可能10年內拿到3個席位了。”
狂,有一種是無知的狂妄,另一種是自信洋溢的狂,而馬雲顯然深得後者的精髓且狂得底蘊十足。網際網路行業中一個人在一個網站成功不足為奇,有誰能像馬雲那樣既在阿里巴巴成功,又同時能把後起之秀淘寶網帶到業內絕對領先的霸主地位呢?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馬雲辦不到的。”現在的馬雲應該更有底氣接受業界的如此戲言。
同時,馬雲狂而不傲,他始終是一個直面現實又憧憬夢想的清醒者。即使阿里巴巴放眼全球都找不到與之抗衡的對手,但馬雲始終持有一種危機意識。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傢伙,卻在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發出了“這一年,我壓力挺大”的感慨。
另一方面,“狂妄”的馬雲,還有其謙卑到極點的一面。馬雲總會謙虛地給比自己年輕的人以忠告:“我是個很笨的人,算,算不過人家,說,說不過人家,但是我創業成功了。我想,如果連我都能夠創業成功了,那我相信80%的年輕人創業都能成功……”
而馬雲甚至還想等他淡出“江湖”之際出一本書,叫《阿里巴巴和一千零一個錯誤》,“以儆效尤。”
同丁磊、陳天橋、李彥宏等人相比,除了成功者們共同的秉賦之外,馬雲與這些人不同,馬雲非常的不“務實”。他經常講起的話是:賺不賺那幾個億沒什麼了不起的。眼下他又在不停地提醒孫彤宇,現在別考慮怎麼賺錢,而是繼續追加投資預算……
目前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收入來源是向誠信和中國供應商的會員收取年費,這兩個體系的會員均依附在阿里巴巴網站下。收入來源雖然單一,但因會員數量龐大並保持迅速增長,這已經使整個集團活得相當“滋潤”,每年的營業收入保持翻倍的增速。
所以,從“每天盈利100萬”到“每天交稅100萬”,再到“現在賺的只是零花錢而已”,馬雲絲毫也不掩飾自己公司的實力與良好的盈利前景。
同很多企業家的謹言慎行不同,馬雲顯得有些口無遮攔,即使談及競爭對手的時候也並不迴避,也要PK他們一把。說到馬化騰的騰訊網,馬雲認為:“我們也覺得它應該很強大,但一直看不到任何增長。”在騰訊也推出自己的免費B2C門戶之後,馬雲則認為這是一步“臭棋”。“淘寶網免費的時機和今天的環境已經有相當大的變化,騰訊繼續實行免費無疑會是一個錯誤。”對於如日中天的百度,馬雲的評價相對謹慎,但也毫不留情,“李彥宏非常的專注,但是過於專業化會死人的。”在eBay被打敗之後,馬雲更是口無遮攔:“下一個對手是百度和谷歌。”
在談到阿里巴巴是什麼的問題時,馬雲常常不以為然,“能夠說清楚阿里巴巴是什麼的人;我絕不把他當對手。”
關於未來退休以後的打算,馬雲也提前做好了“重操舊業”的打算:“最好是到學校教書,如果失敗了我就到北大教書,成功了就到哈佛教書。”
然而,就是這個狂人,最終把阿里巴巴帶到了香港交易所,200億美元的市值使阿里巴巴成為了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公司!
。。
少年求學夢(1)
童年、少年時代的馬雲,是一個如“阿甘”般的孩子,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平凡到不能再平凡。
在遭受冷嘲熱諷的屈辱歲月,是那個女老師的一番激勵,讓這個數學能創紀錄般地考出1分的“差生”,搖身一變,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