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為盡人皆知的英語“神童”;在那個青澀的童真年代,是《人生》的啟迪,是《排球女將》的鼓舞,是“小鹿純子”永遠如陽光般燦爛的微笑,激發了少年馬雲的堅韌鬥志,在那沒有硝煙的考場上,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1。 西子湖畔的“好戰少年”
1964年9月10日,杭州美麗的西子湖畔,秋天的影子似乎已來臨,柳樹葉有些泛黃。
湖畔邊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喜氣洋洋,因為他們家一個長著小腦袋、小眼睛的男童呱呱墜地,激動的父母為他取了一個頗為淑女化的名字——馬雲。
遺憾的是,這個男孩從生下來的第一天似乎就不如父母所願,他不像父母期望的那般安靜、聽話、乖巧;相反,集中於他身上的似乎是那些讓天下所有父母都感到頭疼的“壞毛病”:叛逆、倔強、逞強、頑皮、淘氣、屢教不改……
由於父親是一家戲劇協會的負責人,幼時的馬雲,常是一包瓜子、一塊方糕,在各個茶館聽著杭州大書、蘇州評彈。茶館,讓他那充滿想象力的翅膀越長越有力。成年之後,他常對這段經歷引以為豪,“現在我講故事的水平比很多人好,有茶館的功勞。”時隔二十多年之後,那個名震中國網際網路界的超級盛典——“西湖論劍”,其創意便誕生於龍井的一家茶館裡。
童年的馬雲,耳邊常回蕩著悠揚的琵琶聲和母親對蘇州評彈的低吟淺唱,但他並未因此養成“綿軟”的性格。這個少年自幼便“行俠仗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經常幫別人打架,也打了無數次的架,卻絕少為自己而戰,用他自己的話說,“全是為了朋友,為了義氣”。
不過,也有一次是為他自己而戰。確切地說,是為了維護家人的尊嚴而戰。馬雲出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他的幼年時代,正趕上了那場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他的爺爺早年曾經做過保長,後來被劃歸到“黑五類”中,在那個*的年代,沒少受罪。有一次,由於被欺太甚,一貫忍氣吞聲的爺爺終於忍無可忍地反擊了。結果,家裡招來一群紅衛兵的圍攻,他們對馬爺爺大聲呵斥:“只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你亂說亂動!”
在那個*的時代,這句話是個超級經典的“*”語錄。
不幸的是,就在紅衛兵們在馬雲家裡耀武揚威的時候,很多頑皮的孩子也在他家裡“觀戰”;更不幸的是,馬雲那個小學的語文課本里,正巧有這句一個字都不差的原版語錄。於是,到了該學習那篇課文的時候,馬雲故意逃課不去,想避過這一“劫”。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的語文老師那節課居然生病了,也沒去上課——真是“心有靈犀”。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等到馬雲知道那節課還沒講時,他要再逃課也來不及了。
那節異常難熬的語文課,馬雲是硬著頭皮堅持下來的。老師在臺上有滋有味地講,他在下面掐著手指計算時間,只盼著趕緊下課。怦怦直跳的心也在默默祈禱:老師啊,求你千萬別唸那句話!
到了下課鈴即將敲響的最後關頭,大嗓門的老師終於還是“成全”他了:“只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你亂說亂動……”
如果用一句歌詞形容馬雲此刻的內心感受,那便是香港巨星劉德華那句“你就像一個劊子手把我出賣,我的心彷彿被刺刀狠狠地宰”。老師那洪亮的嗓音,正是如刀割般狠狠紮在馬雲的心坎上……
他趕緊把頭低下去,恨不能在地上打個洞鑽進去。
更要命的是,老師那洪亮的話音剛剛收尾,班裡最調皮的那個男孩子突然扭過頭朝向馬雲,對他做了一個極富挑釁性的鬼臉。緊接著,在那孩子的“點化”下,全班同學立刻“如夢初醒”,一邊看著馬雲,一邊不懷好意地交頭接耳議論起來了。到最後,竟有人模仿當初紅衛兵教訓馬雲爺爺的口氣,栩栩如生地當眾表演。
幼時的馬雲,雖然也很調皮,卻是個有著極強自尊心、內心極其敏感的孩子,他哪裡受得了這等屈辱。出奇憤怒的他迅速抓起語文課本,“譁”的一下,就朝那個最先挑起是非的“混蛋”砸了過去!
少年求學夢(2)
這一砸,倒不是“肉包子打狗”,反倒引起“戰事升級”——被砸的那孩子更猛,抱起整個書包,“咚”的一聲,向馬雲猛擲過來!
馬雲躲閃不及,那孩子書包裡的鐵文具盒角剛好擊中他的額角,可憐的他頓時血流如注……
那時,馬雲剛上小學三年級。
少年馬雲堅定不移地實踐著他在武俠小說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