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地運動部隊至北線萊蕪地區;利用內線工作策應我軍作戰;消滅敵李仙洲集團。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 楊斯德以陳毅司令員代表的身份被秘密派至敵46軍;任該軍軍長韓練成的秘書;在工作中利用這一內線關係;千方百計地策應我軍作戰;堅定靈活地完成了陳毅司令員交給的重要使命。
早在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初期,蔣介石就把李宗仁、白崇禧的46軍由海南島調至青島待命。隨後該軍調至淄博,在李仙洲的統一指揮下向我魯中解放區進攻。該軍軍長韓練成在抗日戰爭時期就與我黨建立了聯絡,在國民黨軍隊中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的高階將領,當時為蔣介石所賞識,亦為李、白所接受,實際上是代表李宗仁、自崇禧利益的人物。該部隊從進攻解放區開始就懼怕被我軍消滅,極力儲存實力,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和內戰政策一直不滿,但對我瞭解不夠,有一定戒心。楊斯德根據陳毅司令員的指示,及時向我方提供情報,作戰中儘量遲滯、約束敵軍的行動,干擾敵作戰計劃的實施,在我軍包圍了敵軍後;促使韓練成放棄指揮,造成敵軍大亂,策應我軍徹底消滅敵人,取得萊蕪戰役大捷。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我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舉行著名的淮海戰役並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在這一戰役中,我軍共殲敵55萬餘人,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使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暴露在我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為了奪取這一大決戰的勝利;要求爭取駐守在運河一線的國民黨第3綏靖區原西北軍馮治安部兩個軍起義。為此;華東軍區領導派楊斯德以陳毅司令員代表的身份深入該部;以國民黨少將高參的名義做掩護;協助愛國將領何基灃、張克俠兩將軍策動該部的起義工作。在我大軍壓境的情況下; 楊斯德在該部長期建立的工作關係和地下黨員經過周密的部署;積極開展活動;克服各種困難;終於按照華野首長的意和規定的時間勝利地舉行起義。
1948年11月8日,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中,國民黨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兩將軍率該部1個軍部3個半師共2。3萬餘人于徐州東北賈汪地區起義,讓出了運河防守陣地,使我軍得以迅速穿過該部防區,直下徐州以東包圍黃伯韜兵團,切斷正在西撤中的黃伯韜兵團與徐州之敵的聯絡,繼而包圍並殲滅了該兵團,順利實現了我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企圖。這次起義的成功,是我黨對該部長期工作的結果,是華野領導正確運用政策和策略,在強大的軍事形勢配合下,依靠政治爭取取得的勝利,它對贏得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曾在致該部的賀電中稱這次起義“極有助於革命戰爭的發展”,說它是淮海戰役的“第一個大勝利”。
楊斯德一行於5月14日離京,15日上午抵達香港,旋即同先期抵港的張瑞普同志(中國民航香港公司經理)一道,向港澳工委的領導同志傳達中央的指示精神。同時迅速瞭解並掌握已得到的情況和反映,初步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部署。當晚,參加會談的中國民航另兩名代表盧瑞齡、劉遠落同志也趕到香港。
對於這次談判的詳細情況,楊斯德說:
鑑於臺方遲遲不予答覆,我們遂於15日下午,透過新華社釋出訊息,說明我方代表已抵港,隨時準備與華航會晤,現正等待臺方正式答覆。
“不讓第三者插手”(2)
15日下午,姚剛再次以私人身份向我方傳話,臺灣方面同意會談,不再透過電報或檔案正式答覆,並稱華航有給“國泰”的委託信。為慎重起見,我方要了委託信影印件,讓姚剛轉告華航可以著手商談,並提出會談前,雙方進行一次非正式接觸的建議,被臺方婉拒。相反,他們提出,會談時可否讓“國泰”派1人參加旁聽,作為公證人。另外,請1名香港律師到場。這兩項建議均被我方以不要第三者參與之理由拒絕,只答應會談前可由“國泰”1名先生引見一下。
在會談時間問題上,臺方一度有意放風,說我方準備不足,欲拖延至19日開始。我們按照中央部署,認為我方代表已先期抵港,並且已做好了充分準備,拖延時間反而不利,遂斷然決定17日為談判日,迫臺方接受。
至於會談地點,臺方建議在太古大廈舉行。我們認為該地點第三者背景太濃,後協商改為深水灣鄉村俱樂部。談判雙方各派3名代表、1名記錄。雙方同意對會談地點保密。
5月16日,我們做了一天的準備工作:向中央發請示電;彙報會談時間、地點的安排;臺方的動態及可預見性情況;我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