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奧巴馬與希拉里競選*黨黨魁的候選人,進而才有資格參選總統,問鼎白宮,競選激烈,白熱化了!
同年,奧巴馬與麥凱恩競選美國第44屆總統,更是白熱化,第一位黑人總統當選。他們的選戰異常激烈,拉選票的招數一再創新。
為什麼那麼費時、費錢、費神、費勁?
權!
政權!
執掌政權!
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大不一樣的!至少,施展才華、才能、抱負、理想的舞臺在總統寶座上是最大的,它同時也力圖證明是美國最優秀的人!
人,很喜歡“利”,人性本利。
*講經濟基礎,講經濟關係,很重要的就是講經濟利益,利益關係,在洋洋灑灑300多萬字的《資本論》中,通篇講的就是“經濟利益”。
列寧在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建立後,經濟遇到極大困難時,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它是很重要的經濟利益的調整,“新經濟政策”者,“新經濟利益”也。 。 想看書來
責任巨價(13)
毛澤東同志也非常強調經濟利益,雖然後來在他的晚年也說“小生產經常地、每時每刻地產生資本主義,現在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但是,縱觀毛澤東的核心思想,他的主體的、核心的價值觀,是為人民服務,根本說來,就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
*同志對改革開放設計的一幅幅藍圖,在東部地區去畫的一個又一個圈,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透過改革開放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實施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根本說來,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他把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具體化到“富民”上來了。
*的“*”,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特別是“第*”:“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顯然,其他“兩個代表”都以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把人民的利益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中國共產黨贏得了人民的擁護,人民願意跟著為民謀利的黨走。
筆者在這方面說的就差多了:天下煕煕,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
人們在喜歡權和利的同時,不喜歡“責”,認為有了它,壓力大,不自由,要追究責任。於是,就有不少人選擇把權和利拿到手的同時,把責推卸出去。這也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劣根性!
蔡冬梅女士在《立足本職》一書中曾經講過一個笑話,談到的實際上就是推卸責任的問題:
一位客人到一家小飯店吃飯,客人吃了一口米飯說:“米飯真香。”
老闆娘馬上回答:“米飯是我煮的。”
客人又吃了一口,說:“好像不太熟。”
老闆娘馬上又說:“是孩子他奶奶燒的火。”
客人再吃一口,說“怎麼有沙子?”
老闆娘說:“是孩子他姑淘的米。”
一個組織中,很多事故、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裡:推卸責任。
有的員工,一旦工作中出了什麼問題或錯誤,不從自身找主觀原因,而是一味強調客觀原因,把問題、錯誤都歸罪他人、歸因客觀。
或者可以這樣說,一個組織出問題、出狀況、出事故,往往就在於“權、利、責”的分離。
權拿到手了,利拿到手了,相應的責任卻想推卸出去,也推卸出去了,怎麼會不出事故?
筆者在作“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面的報告時,曾經講到,對人的管理有很多招,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權、利、責”綁在一起。
你擁有了多大的權,得到了多大的利,就必須讓你把相應的責擔當起來;
你承擔了多大的責任,相應的權也要授給你,相應的利也是要給你的。
權利責,結合在一起,事業就發展,問題、事故產生的機率就要低得多,就是出了狀況,補救起來也要好得多。
權利責,三者分開分離了,權利拿走了,責任卻不願意承擔,逃避、推卸,結果呢,個人要出事,組織要出事,而且會一再出事。
幾年前,筆者曾經應邀到一個大型通訊公司為新招聘的一線員工作內訓,人家邀請時,我有些猶豫:去不去呢?
筆者喜歡給有一定職務、有一定層次的管理者演講、作報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