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我也幹過“陽奉陰違”的事情。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世行給有關國家提供支援,年度放貸從不到200億美元激增到近300億美元,以至於不得不對貸款資信按國別進行定量分配。可是,到2000年以後,特殊的需求消失,貸款急劇下降,到夏天,我已經發現這個趨勢,預估一下,很可能全年只有150億美元的規模,我連忙向行長彙報。
行長表現得一點也不焦急,他說,“沒有問題,哪怕只有50億美元我也不擔心。”
他那時特別關心世行的非貸款業務,但我覺得他對貸款的不重視是讓人擔憂的,如果真的掉下來,銀行的業務不但面臨萎縮,執董會更將對他發出嚴重的質疑和抨擊。
所以,我開始加強放貸的工作,在重點專案上進行突破,到年底貸款總額達到年初向執董會承諾的數字。在四年多的“二號人物”生涯中,這是我唯一一次在重大問題上不聽他的指導。
我跟沃爾芬森的合作,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我的信任度越來越大,我獲得的授權也越來越大,漸漸的進入了處事順暢的境界。
由於最高決策層的無間配合,世行的辦事效率日漸提高,沃爾芬森把世行帶入了一個高速成長的時期。在2003年底的年度問卷調查中,職員對銀行的滿意率高達80%以上,這在世行歷史上是創記錄的,而且足以進入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公司行列。要知道在1992年的職員調查中,按照1――6的等級劃分,職員到工作滿意程度僅僅只能達到2·8級,30%的職員甚至表示決策層的某些政策破壞了世行的形象。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海嘯”老闆:做好“二號人物”(3)
這時候,71歲的沃爾芬森已到職八年多,再過一年就行將退休。他當然對這樣的結局十分滿意。在他的辦公室裡,他拿著民意報告對我說:“對外來說這些功勞是我的,但是我要告訴你,其實一半是屬於你的,是你的傑出工作和你對我的支援,才使這些數字成為可能。”說完,他立刻上前擁抱我。
說實在的,這是四年來老頭對我最好的評價。
2006年1月,當我離開世行後,我收到同事們給我燒錄的一張紀念光碟。在光碟裡,沃爾芬森對著鏡頭,說了以下“臨別評語”:
我本人很幸運找到了晟曼,他不僅很能幹,彌補了我的不足,而且配合得非常好。他的工作有重點,有選擇,他是那種日以繼夜、孜孜不倦地把工作幹好的人·····
我看著鏡頭裡的沃爾芬森,還真有點懷念他 “海嘯”暴發時的那個情景。
用人之道:讓精英部隊更精英(1)
在世行這樣的國際性機構中,人們對機遇充滿了渴望並具有時刻接受挑戰的能力,所以,充分的信任,給他們創造一個能夠施展的空間,是最有效率的領導方式。
要管理一個大型的機構,必須要有與之相應的龐大的管理團隊。因此關鍵是要選對人,用好人。我負責全面工作之後,選人、用人變成一個相當大的工作。
世行的人才結構非常複雜,一萬名正式職員分別來自145個國家,每年的在建專案有1100個,進入籌備期的專案超過600個,其中每年遞交執董會審批的有350個左右。還有大量的調研、技術援助和其他各種形式的合作專案,這裡聚集著世界一流的專業人才,大量的精英分散在各個細密的領域裡。如何有效率地用好這批高智商、高學歷卻也不無高傲的人中之傑,對於任何領導者都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世行在組織制度上採取的是分級管理,行長由執董會確定――實際上最大股東美國政府擁有最大的選擇權,行長擁有聘用其他高階管理人員的權力,儘管各國都會想盡辦法讓自己國家的人進入銀行的高層,不過總的來說,世行有一個相對公平競爭的好傳統,政治力量的介入並不明顯也難以成功。世行的官僚體系也很龐雜嚴苛,它有處長以上的高管550人左右,其中副行長以上幹部30人,局長級150人,處級370人以上,在世行幹部的任選中,除了專業要求、人品要求,還要考慮到地域平衡、男女平衡,甚至種族平衡。這一切都為選拔人才增加了難度。
不過讓人不解的是――或許也是人才濟濟的緣故,世行歷史上對用人問題並不太重視。在我的經歷中,我就發現從當初的管理委員會到後期的執委會,都很少就用人進行討論,慣常的做法是大量依靠人事部門,按程式辦事。我記得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