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4 頁)
日,陽光財產保險公司獲得了保監會的籌建批文。張維功回憶:“當時我很麻木,只有幾分鐘的高興,之後就沉浸在了痛苦的回憶中。”
2005年9月,陽光財險開業,註冊資本金11億,是我國18家公司中註冊資本金最高的一家。
表10…13 陽光保險原股東構成
資料來源:保監會公開資料。
開業之後,陽光財險開始飛一般地野蠻生長。截至2008年2月份,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內,陽光財險已在全國設立30家省級分公司。
這其中,張維功非同一般的政經嗅覺功不可沒。例如,早在2006年,陽光財險就向保監會遞交了壽險的籌建申請。但是遞交後不久,“國十條”的利好出臺。張維功靈機一動,迅速調整策略,向監管部門遞交了一個名為“陽光保險發展戰略及設立壽險公司的請示”。2007年3月28日,保監會正式同意組建陽光控股公司和在此基礎上組建陽光人壽保險公司。
2007年6月22日,陽光保險控股獲批成立;同年年底,陽光壽險成立。
表10…14 陽光人壽股東
資料來源:保監會,資料截至2008年6月14日。
不僅如此,2008年1月23日,陽光保險控股更上一層樓,更名為陽光保險集團(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3。5億元),陽光保險成為保監會直管的7家保險公司之一,同時也成為中國113家保險公司中的7個保險集團之一。(6)
表10…15 陽光集團股東
資料來源:保監會,公開資料整理。
張維功獲取政策資源的能力顯然非同尋常。“棄民營,換國有”的策略轉換,似乎成為他起死回生的關鍵之役。一個細節是,陽光財險是由中國保監會直管的保險公司之一,這也是保監會成立以來唯一由保監會黨委直管的保險公司。
經歷漫長籌備之後,2007年11月26日,第52家壽險公司國華人壽在上海開業。至此時,除了最為難產的公司,國華人壽幾乎是最後一家開業,也為這18家新公司畫上了一個並不算圓滿的句號。
新公司們艱難的籌備歷程,讓保監會提高了保險公司股東的門檻。“必須具有戰略投資目的,且有可持續出資能力”,成為兩道關鍵的大閘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