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未提到其中有情報作用,還是王炎堂提供陳賡創立臨汾情報站。
第五章 深入虎穴
中共“南委”失手(4)
①徐恩曾:《我和共產黨戰鬥的回憶》,《細說中統軍統》,傳記文學社。中統局長徐恩曾親自撰文,總結與共產黨多年鬥爭的經驗,深感抗戰期間反共的艱難。
①熊向暉:前中央調查部副部長,2000年11月10日採訪。建國後,“後三傑”均擔任重要職務,熊向暉、陳忠經任中央調查部副部長,申健任中央聯絡部副部長。
①郝在今:《協商建國》,人民文學出版社。這本書記述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共同召開首屆政治協商會議,完成建國使命的經過。其中有大量中共統戰工作的秘聞。
①韓厲觀、陳立平:《華克之傳奇》,江蘇人民出版社。華克之是具有傑出間諜素質的人物,可惜受潘漢年案牽連,出獄時已垂垂老矣。
①鄭義:《中共情報首長》,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此書介紹多位中共情報首長的簡歷,其中也提到中共情報工作的傑出範例。但是,此書也有不準之處。
①羅青長:前中央調查部部長,2001年9月10日採訪。作者在報刊上見到有關中共偵獲德國進攻蘇聯日期情報的報道,特意向羅青長核實。
②沈醉:《軍統內幕》,中國文史出版社。這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由美方出錢出裝置出技術,為中方培訓特務,幫助國民黨軍統畸形擴張,成為中國最大的特務組織。軍統將逮捕的地下共產黨員關押在這個中美所裡。
③閻明覆:中國慈善總會會長,2000年11月20日採訪。閻寶航的兒子閻明覆曾經留學蘇聯,建國後長期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俄語翻譯,1979年出任中央統戰部長,1989年後任中國慈善總會會長。張學良將軍百歲誕辰,還專門邀請這個故人之子到夏威夷參加慶典。
①呂黎平:前瀋陽空軍副司令,1994年採訪。西路軍殘部400多人被陳雲接到新疆之後組成新兵營,在蘇聯的幫助下學習飛行、炮兵、裝甲、通訊等現代軍事技術。呂黎平是航空隊隊長。他的12名戰友被陳雲、鄧發挑去作共產國際的情報人員。作者在北京聯絡到這個情報組織的黨支部書記劉鶴孔,他當年的事蹟就像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樣驚險。
①李悅:《情報英才王新潮》,公安史資料。這段事蹟透露蘇共在中國情報活動的一角。
②姚倫:《我在情報工作中的一次奇遇》,《歷史瞬間1》;群眾出版社。沒有當成“蘇聯特務”的姚倫,卻從此進入中共的情報、保衛工作,先後任晉察冀社會部審訊科科長、華北局社會部審訊科科長,建國後擔任公安部預審局局長,承擔多項重大案件的審訊工作。
①梅黎:1998年12月8日採訪。梅黎記憶奇佳,談起香港的情報生活纖細畢至,對於潘漢年的衷心欽佩更是溢於言表。梅黎“住機關”的龔飲冰是中共特科成員,其子龔育之是中共的大筆桿子,曾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建國後,張惟一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兼總理辦公室主任。潘漢年被捕後,張惟一心情沉重,1955年去世。梅黎還敘述陳曼雲同小泉在不久前的有趣重逢。
①柯興文:《魂歸京都——關露傳》,群眾出版社。關露執行這次任務,蒙受“漢奸文人”的誤解,後來又因潘漢年牽扯而被捕入獄。作者採訪的其他人也提到關露的貢獻。
①方知達、梁燕、陳三百:《太平洋戰爭的警號》,東方出版社。這本經過有關方面審查的書籍,透露一個日本間諜小組的秘史。王炎堂將其推薦給作者,作為中共對日情報工作的傑出範例。
①徐恩曾:《我和共產黨戰鬥的回憶》,《細說中統軍統》,傳記文學社。破獲共產黨“南委”,是徐恩曾惟一可以得意的戰績。
①童小鵬:《風雨四十年》,中央文獻出版社。童小鵬在周恩來身邊工作四十年,知曉周恩來在國統區的秘密統戰活動。“南委”失事後周恩來的機斷處置與感情痛苦,反映了情報工作領導人的特質。
①秦平:前石油部機關黨委副書記兼保衛部長。1994年10月5日採訪。採訪時作者特意追問毛澤東會見親戚的情況,可秦平說:我把他引到毛澤東的窯洞裡面,自己在衛士室等了一個多小時。紀律嚴格,不該知道的就不知道。
第六章 反間諜與反間計
延安公審漢奸
連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作者:郝在今
“特務”,“偵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