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雜和敏感的問題。商業與政治難以完全分割,關鍵是保持合適的距離。太近了,可以得到紅頂商人的巨大便利,但最終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太遠了,則太陽永遠照不進現實,你會成為荒漠中無人理睬、自生自滅的野草。
中國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但商人群體目前過於弱小,無法介入此過程,也很難影響決策過程,只有遵守執行的義務。馮侖告誡道:“聽黨的話,跟政府走,否則你的企業根本沒辦法發展。”
劉永行兄弟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中“聽話”的典範。他們每一步發展都配合著政府的政策節奏,從不鑽政府政策的空子,讓政府處於被動之中,從而也讓家族生意能避開政策調控的鋒芒。比如1982年,四兄弟打算到農村養雞之前,特地找到當時的縣委書記詢問,回鄉創業“要不要得?”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又正兒八經地向單位打報告申請辭職,辭職報告直打到四川省副省長那裡才有了確切的批示;1992年,劉氏兄弟計劃成立私營企業集團,也特地向國家工商局打報告,直到國家工商局批准才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私營企業集團——希望集團;1993年,劉氏四兄弟有了成立一家民營銀行的想法,就與41位政協委員共同提案,建議政府批准成立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家投資、主要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直到3年以後國務院才批准,劉氏兄弟才當上民生銀行的主要股東……
對於企業家與官員的關係,劉永行一直以來都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有時故意退避三舍。劉永行認為,民營企業同當地政府官員拉私人關係是短期行為,企業家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把企業培養成優秀企業。因為任何地區的政府領導都要發展經濟,企業發展是絕對的,同領導的關係只是相對的,如何把企業的業績變為地方領導的政績,使二者形成互利關係,建立企業在社會生存上的相對優勢,這才是企業的長遠策略。
劉永行的“官場哲學”在短期內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和路徑。因為“房地產需要大量的(內幕)交易,需要不斷地吃飯喝酒送禮”,他最後放棄進入地產業;同樣,因為“要耗費大量精力去跑證監會,跑這個部門,跑那個部門”,他至今都沒有上市打算。
超前半步避免絆倒
儘管劉永行小心翼翼,但在這方面卻不小心觸動了“雷區”。
2003年是火熱的一年。外有“中國製造”所產生的對外貿易的強勁拉動,內有以房地產為龍頭所引發的旺盛內需,中國經濟呈現不可遏止的上升勢頭。而與此相伴的,是對上游能源的空前飢渴。經過“抓大放小”後產生的大型國有企業,佔據著絕大多數上游資源的壟斷地位,由此出現了效益大漲、繁榮似錦的景象。據資料顯示,1998年,國企盈利僅為213億元,5年後便狂升至令人瞠目結舌的4769億元。中國鋁業便是這些國有壟斷企業之一。而在2006年中國5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只佔總數的8%,資產總值佔總數的。
第一章 首富們的鍊金術(5)
上游的國有壟斷企業和下游的民營企業涇渭分明,中間是難以跨越的楚河漢界。以東方希望的劉永行、復星集團的郭廣昌、鄂爾多斯集團王林祥、鐵本集團的戴國芳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卻不甘心屈居於利潤微薄的“輕小集加”領域。在他們的帶領下,中國民營企業開始了一輪逆流而上的重工業化革命運動。
2002年10月,劉永行移師包頭,成立了東方稀鋁,總投資150億元,預計2008年建成後,年產100萬噸原鋁;2003年7月,劉永行又聯合其他3家股東,在三門峽市澠池縣啟動了105萬噸氧化鋁專案,進入電解鋁業的上游——氧化鋁,專案預計總投資近億元;另外,他還和上海復星集團的郭廣昌、唐山建龍鋼鐵的張志祥一起,準備在寧波大鍊鋼鐵;2003年7月,劉永行甚至聯合萬向集團等13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在北京合組公司,準備踏出國門,到海外去投資氧化鋁廠。
一向穩健的劉永行,也深知他這次重工業化之夢的危險程度,“一旦失誤,幾十年的積累就前功盡棄,所以必須一步成功”。劉永行的孤注一擲,自然引來了中國鋁業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的阻擊。
在鋁業內有一句行話:“得氧化鋁者得天下。”正因為中鋁對氧化鋁的壟斷,造成了劉永行在包頭投資的電解鋁生產長期受制於人,為了打通產業的上游環節,劉永行貿然進軍氧化鋁行業,在三門峽投資氧化鋁專案。
據說,劉永行為了安撫中國鋁業公司,曾經打算給其三門峽專案3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