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青驪結駟兮齊千乘(第1/2 頁)
片刻之後,眾人登上山頂,南心寺瞬間浮現在眾人眼前,放眼望去,十數株碩大無比的菩提樹將整個寺廟環繞,只留出殿門的位置,如同在招待來客,亦有挺拔蒼翠的青松穿插在其中,杏黃色的院牆與青灰色的殿脊在暗紅色的晚霞中熠熠生輝。
此刻依然有絡繹不絕的來客,結伴而來,有的手懸竹籃,欲行供奉還願之事。有的兩手空空,只為一觀準提佛母的寶相莊嚴。
而李斯羽等人,此刻前來,是為瞻仰準提壇法的無上奧義,待到眾人登上殿門,轉身回望,遠處有九座不知名的大山將南心山環繞,如同是將相王侯下子民的朝拜。
進入南心寺,寺內已有兩位小師傅在大殿前門等候,一旁的沈肅走上前,同這兩位小師傅交涉,而在言語之中,得知,這兩位小師傅一人法名真相,一人法名照舊,倒也奇怪,直至小師傅開口解釋,才明白其中緣由。
南心寺傳承百年,自空、道輩祖師雲遊後,便分為了兩門,一門準字門,以一切法皆是無等覺義為畢生修行,是謂諸佛覺悟,平等一如。另一門則是提字門,以一切法是無取捨義為畢生信奉,即為不作異別,修行自始。
而兩門者平日裡相互印證,倒也覺得佛法無邊,樂趣自言,是以傳法世間,凡事一切殊勝,無不如意。
而兩門者皆有字輩排行,準字門者,以清淨真如海排輩,提字門者,以心朗照幽深論資。而兩位小師傅皆是第三代弟子中較為出眾的人物,接待眾人倒也合適。
進了大殿,數不清的佛像立於大殿之中,居中的自然是準提佛母佛像,一眼看去,佛母身黃白色,種種紋理附於其身,寶相莊嚴。
腰繫白色裙衣,衣裙上有花紋樣式,精妙絕倫,如婆娑世界中繁密佛文,盡道禪機。亦有緩帶繞身,飄逸塵世,同零落之塵埃,隨風而起。其神態更是安詳自在,無聲中闡述世間諸法。
而佛母座下,準提佛母像像章上,佛像四周有光明光焰,是謂“心”法金剛,火中取義,近身昏沉,菩提破妄。
而準提佛母不同尋常之處,莫過於三目十八臂。三目則被闡述為佛眼、法眼、慧眼,其餘更高深禪機倒是不得而知,十八臂上均以白螺寶為釧,表音勝善說法之義。而普通人尋求的三目明,多手開,自然與此相關。
常人雖生有兩目,但只能用來觀這浮沉世界,說不得其具三目之根本,若能明三目之一,倒不枉走這一生泥濘。明三目之二,已是人間難得,三目其開,這世間鳳毛麟角,賢明帝王、天生聖人尚且只能開三目之二,何談三目齊明,只能說,於常人三目明觸不可及。
而十八手,則是常人所能及之處,每一隻手具含甚深微妙之理,初見準提像者,大都不能知曉準提佛母十八支手所作義理,惟有經過解說才能釋其疑惑,而此間深寓的哲理,以平常之事物作為表徵,非入門弟子不能知曉。
先從準提佛母中央雙手說起,一般言作說法印,只為堪破人道貪、瞠、痴三障,以身作法,教人學法,令人證三身因果,即過去身、現在身、未來身。
右第二手作施無畏印,右掌呈五指開立,表徵五智之光明義,是令人道中眾生無懼無畏,實則大悲深重,故顯此手印。
右第三手把劍而持,據說此劍乃智慧劍,能降斷三障四魔,除三毒五欲,故以此劍持。
右第四手持一百零八顆佛珠,表智慧為之義。其中一顆母珠表本師阿彌陀佛,其餘子珠表觀音大悲,貫穿一百零八佛珠之絲線,表人世一百零八煩惱,轉一珠斷一煩惱,以證人間滋昧,具不可思議功德。
右第五手把天妙果,天妙果有萬子,表圓滿萬行善之種子,顯佛果圓滿義。
右第六手把鉞斧,是以大鉞斧能破一切虛妄,令人摧破昏暗、難斷惑障之義。
右第七手把鉤,萬德皆歸準提佛母,海納百川,包羅永珍,是為尊中之王,四海悉皆朝宗,有鉤王之義,持鉤者可召集一切眾生,是故持
右第八手持金剛杵,金剛者堅固不動智,心若磐石。杵有破體之力,摧滅三毒,顯三部諸尊。三毒者,分別為貪婪、嗔恨、愚痴。
右第九手把寶鬘,寶鬘如同貫穿花葉之物,形似花環,具萬德莊嚴之義,有平等性智之功效。
左第二手持如意寶幢,象徵高潔、清淨菩提寶幢,佈施無量福惠於貪乏眾生,行與世、出世之願,有眾善根本,萬行根源之義。
左第三手持蓮花,紅蓮花自性清淨,表一切眾生心中有本來清淨理,雖沉淪三毒泥濘,往來六趣多生垢穢,但亦不染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