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路貫九江兮左長薄(第1/2 頁)
很快,準提節到來,而居庸城中,大多數人家在這天是要去往南心寺拜準提佛母的,以求三目明,多手開。不過也有去為兒女祈福的,甚至是還願的。
要說一年中,什麼時候南心寺最熱鬧,那就要說說這準提節了,相傳此節最初是人們為了感念準提菩薩功德,相約於每年三月十六到附近供奉準提菩薩的寺廟供奉,念準提咒,由寺內高僧為求願之人舉行祈福儀式。
要說起準提佛母,那在居庸城民眼中,他的福德與智慧無法度量,功德更是廣大、感應世間苦難福報也是極為深厚。可以說這世間所有願望,都能與他有所淵源,而他更是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
而居庸城民所念的準提咒,修學並沒有任何限制,不分任何身份,都可以修學誦持,這或許也是準提菩薩的慈悲所在。
據說,準提咒被加持過強大的念力,持誦者可祈求聰明智慧,夫婦間可求相敬如賓、子嗣綿延,也可乞求與南山比壽,百病消除。
甚至是捻滅過往罪業,重頭開始。天大旱時,過往有帝王修建高臺,與高僧禪坐誦準提咒,以祈求天公降雨。也有人為超度死去的怨魂,誦唸此咒,以求亡人脫離拘禁以及遠離惡鬼,入得一個好輪迴。
但對於居庸城民來說,誦唸準提咒可以預防惡賊之難,天上神明可以將戰火與兵戈止於漢山之外。
此刻的南心寺早已人滿為患,而距離南心寺數十里的居庸城,還陸續有人趕來,不過大都走陸路,畢竟今日的水路都是達官貴族,豪門顯貴的專用通道,普通民眾更是不可擅自乘舟泛遊九江,來往的都只能是官船,乘船也不是不可以,但沒有推薦名額必須繳納不菲的錢貨。所以普通人也是不願乘坐的,儘管水路方便與速度更快。
此刻的將軍府與商王府中,卻有不同的景象,李斯羽一改往日裝扮,身著一身素淨的裙衣,秀髮輕微盤起,頭戴寶藍珠釵,腰間配一塊青綠色的和田玉,恍惚間似乎上面還雕刻一些字文,不過那些字文即使看了倒也不見得能夠識得。
等到小傢伙出來,李斯羽走了過去,眼眸中小傢伙身穿一襲藍紫星辰長衫,腰懸一把短劍,而他的腰間配飾,自然也是一塊玉佩,這塊玉佩看材質應該是上等的南陽玉,上面也刻有些文字,不過這些文字倒也可以識得,畢竟這是逝去的那亡人送給他的。
雖說他還有一塊更為霸氣的伴生玉佩,但那玉佩畢竟是尋找生身父母的唯一根據,不能時常顯露,以免遺失在外,如若不然,那塊玉的成色,比他腰間這快還要好上許多,帶出去對於其他玉種也是一種震懾,而那亡人請人鐫刻在玉石上的文字,共計四字“覺淺躬行”,或許是對他的勉勵和期盼吧!只是那亡人再也見不到他慢慢長大。
很快李仙兒從門外走了進來,開口說道:“沈公與明皇都在等著我們,需快些趕去商王府,同乘馬車出城走水路。”
李斯羽同李詵應下,三人往隔壁商王府行去,雖說兩府不過一牆之隔,但主府之間可是相隔千米,也要花費些時間。
等到李斯羽三人來到商王府時,府中已有不少人,明皇一家四口,還有小學徒赫然在列,老船工自上了岸,就留在明皇府中就事了,現在統管商王府中各大小事宜。其它眾人,皆是昔日太明朝堂同明皇南下家眷,比如沈公府,顧侯府等年輕一輩,自然,昔日三大公子還是那般光彩奪目,與周遭景色相得益彰,令人目眩神迷。
明皇開口說了些話,便讓老船工將一切事宜安排妥當,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就往南心寺進發了。
等到來到南心碼頭,遞交完船票文書,一行人依次上船,一行人大約二十來人,不過船艙倒也足夠寬敞,順著九江一路漂流下去,雖說水路比陸路要遠些,但架不住船行的速度確實比車馬快得多,而且也免去顛簸。
等到船打起船帆,開動起來,呼呼的風聲不絕於耳,而眾人大多數都待在船艙中,青翡姐妹二人與李斯羽、李仙兒二女帶著幾個小傢伙來到甲板上。
幾個小傢伙看著不斷變換的景色,倒是驚歎不已,雖說一個月前也穿行過九江,但那時的景色可比不得現在,雖說途中倒也見到一座神奇的孤島,但也僅有一座而已,那比得上此刻鬱鬱蔥蔥的景緻,況且那座孤島後來軍隊去尋也無蹤跡,此生能否再見都還是一個未知數,眼前的花草樹木自然更值得一觀。
九江河岸在三月間是那般詩情畫意,要是再有一場細雨,那青草或許會顯得更加嫩綠,若再有佳人撐傘而過,倒也算得上獨一無二,雖說雲城的春色也是一絕,但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