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字,它記錄的不是里程,而是底特律汽車的產量。萊西說,在好年頭,底特律的汽車日產量為3�4萬輛,年產輛為800萬輛,平均每分鐘生產23�6輛汽車。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這些世界性的跨國汽車公司都誕生在底特律。它因而成為全世界的汽車“首都”。德國、日本、英國……任何地方的汽車製造廠家都不像美國這樣集中在一個城市——灰白的、煙霧瀰漫的底特律城。
170多年前,飽經風霜的法國人亞里克西斯·德·托克奎維爾登上美洲大陸時,失望地發現這塊土地已經非常文明瞭。這位法國人放棄了紐約和東部城市,為的是尋找美洲大陸上最原始最荒涼的地方。然而,米歇根沒有使他失望,那裡的土地極其便宜,一個勞工幹一天活的收入就可以買一英畝土地。
使這位飽經風霜的法國人始料不及和永遠驕傲的是,他的兒子亨利·福特在1896年試製成功第一輛“四輪車”,從此,“給世界裝上了輪子”,最終使美利堅成為裝在汽車輪子上的民族。迄今100多年過去,福特公司已成為世界第四大公司。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最終使底特律成為米歇根富豪走向廣闊世界的港口,成為美國經濟的一把尖刀。“看來是魔仗保佑了這個地方。”作家萊西說。
某一個時候,當中國人稱鄂西北十堰為“車城”時,當中國的各類新聞媒介稱十堰為“中國的底特律”時,十堰向世人昭示的是什麼呢?也許它有一百個、一千個值得驕傲的說詞,但我想說的是在二汽廠址選擇中所隱喻的鄖陽人命運裡的禪機——
鄖陽:苦難而發著哲學之光的石頭(3)
3
195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經過三年艱苦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全面恢復的一年。這一年年底,我國的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這為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條件。在著手製定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時,中國為奠定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提出在建立和擴建現代化的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的同時,建立汽車製造業。為此,在原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156個專案中,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毛澤東於1953年初又提出“要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
這年4月,蘇聯專家抵達中國,開始進行二汽工廠設計。
10月,蘇聯專家在一機部段君毅副部長陪同下,到武漢青山踏看廠址並做了地質鑽孔取樣工作。
1954年5月19日,由蘇聯專家建議、李先念同志批准,二汽將青山廠址轉讓給華鋼(現武漢鋼鐵公司),另選武昌東湖與沙湖之間的水果湖作為廠址,並制訂總體佈置方案。
1955年初,一機部向國務院報告說:“武漢廠址介於兩湖之間,空中目標顯著……擬另選擇廠址為妥。”並建議將呼和浩特和成都、綿陽一帶作為廠址選擇區域。4月底,根據一機部意見,籌備組將選廠重心移至四川成都和綿陽一帶,並進行廠址地質鑽探工作。
鄂西北山谷在靜靜地沉睡,命運之神的目光遠離開這片山地……
中蘇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設計工作隨即停止。1957年8月,二汽籌建工作下馬。
1961年1月,八屆九中全會透過“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兩年後,中國終於渡過了全民族飢餓的非常時期。1964年毛澤東提出“三線建設”意見時,再次提到建設第二汽車廠的專案。
1954年4月,一機部向黨中央並向周恩來總理寫報告,建議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在內地建設一個能生產一噸到八噸各種載重汽車的生產基地。7月,再次向中央和周總理報送“第二汽車廠建設方案”。11月,段君毅副部長飛抵四川,向正在四川視察工作的鄧小平同志請示,根據中央關於川漢鐵路改在長江北岸建設的決定,二汽可在襄(樊市)渝(重慶市)沿線選擇廠址。鄧小平說,廠址隨鐵路變動而變動,理所當然。並就此意見請示周總理,周總理同意並即刻報告毛澤東。廠址選擇隨即轉入鄂西北。
鄂西北突然驚醒,仰起苦難的頭顱,他看到了一種冥冥中的冀盼……
1954年12月21日,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批准,決定成立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處,由饒斌、齊杭等五人組成領導小組。籌建處克服重重困難,開始了全面籌備工作,他們在鄂西北均縣(現丹江口市)、老營(現武當山鎮)設臨時辦公室,條件極其簡陋艱苦,他們只能是提著皮包到現場辦公,走到哪裡工作到哪裡。
這年10月,由一機部副部長白堅主持,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