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就有危險;如果宇宙的質量比其適中標準量多出了一倍,也要等達到現在體質兩倍之後才能開始收縮,也就是要等500億年。”您沒有必要現在就著急嘛!”
他們下了沃爾皮的山坡,經過查奎納的墓地時,汽車減低了速度。
亞當姆斯道:“他在臨死前解釋說,宇宙之所以存在是由於有種他稱之為良知或精神的力量,一旦這種力量消失,無論宇宙的質量有多大,也會隨之消亡的。換句話說,如果舀星把人類全部摧毀,那它也就毀滅了整個宇宙。”
威爾菲爾德緊握方向盤,神情專注,一言不發。過了路口,他把車駛上直通溫斯洛的大道,再有3個小時就能到家。這時他才打破沉寂說:
“也許他講的符合真情。”
“您也這樣想嗎?”亞當姆斯很意外。
“不是就這麼想,而是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甚至可以認為各人心目中的宇宙都不同,每個人在時空中觀察宇宙;同時又創造了自己的宇宙。”
“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看著同一個月亮和太陽,但也可能這一切只不過是我們各人主觀思想的臆造,甚至整個的人類,包括我在內,也僅僅是我們幻想的產物。”
“別扯得這麼遠,還是談他說的這句話吧!您真的認為人類的消亡也會把宇宙帶向毀滅?”
“從科學角度來看並非不可能。從嚴密的邏輯上講,宇宙是人類的思維創造的,是人類所能講出來的最美好的故事。”
亞當姆斯感到老天文學家說話越來越像查奎納了。他把這個印象直說出來,威爾菲爾德哈哈大笑:
“您這是恭維我了,但這又是事實;沒有人類,也就沒有誰去對字宙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和加以發現。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宇宙也就不存在了。任何人都不能證明宇宙獨立於我們的良知之外。”
“他正是這樣說的:‘宇宙之於人,如首飾匣之於珠寶。’沒有人,它就毫無意義。”
“瞧,這叫英雄所見略同……宇宙的規律是一環套一環,為生命編織了存在的條件,好像它正是為生命的存活而設。就拿您剛才所說的話來講,您設想宇宙應該保持一定的質量以便能夠長存,也就是這個意思。自然規律和人類相適應,人類才能瞭解這些規律。反過來說,宇宙正因人類對之思維並有能力思索其規律而存在。說人是按上帝的形象創造出來的,顯然並不是指其面孔或生殖器官,那麼是指什麼呢?指人的思想與孕育了宇宙的上帝相似,所以人才能理解宇宙。您不是這個意思麼?”
路程還遠,但亞當姆斯已經下了決心。按照查奎納的要求把圖案傳給巴爾希特。圖案現在在他身上,裝在錢夾裡面。
他想到36小時之內替星就要撞過來了,這時世界肯定是一片恐慌。現在什麼也瞞不住了,大家肯定亂成了一鍋粥;撞擊點究竟應在何處,各種互相矛盾的訊息無疑都在不脛而走。過去的各種衝突一定退居到次要地位,甚至平息下來,各種宗教聖地則人滿為患,大家都想在不到兩天的時間把沒能辦或不知道要乾的事試驗上下。多少五花人門要在此時曇花一現啊!
他看著路邊向後推移的星星點點的村莊,心想不久其中可能也就元人居住了。高爾託貝海軍大將已暗示要將這些村子夷平。除非查奎納所講的“好人”能倖存下來,否則還會有誰能劫後餘生?
他問威爾菲爾德:“您的意思是說,宇宙將同最後一個能對之進行思索的人一同消亡?”
“是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確乎如此。您幹嘛要這樣問?”
亞當姆斯想到“好人能解脫此難”的預言,就接著再問:“依您之見,哪怕只有一個人,他也可支撐宇宙的存在?”
對方聳聳肩,似乎不得已要把一直不願說出來的東西和盤托出:“只要思想存在,就有良知,而宇宙就能殘存。甚至還可能進一步說,只要世界上有一點良知的火星,宇宙也就有了依託,即只要有人尚在對世界進行思索就夠了。如果什麼人也沒有了,我們就到了第六日。”
“又是聖經上的話?”亞當姆斯奇怪地問。
“是的;我認識的那位猶太教士說,在創世的第六天的黃昏,上帝萌發了將宇宙毀掉的意願……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創造了人來支撐宇宙……所以說我們是在創世第六日。”
“怎麼會?”
“您記得前天巴爾希特提到了鳥日麼?他講到鳥日的時候是第四天。按照創世學說,正是這天創造了烏類。昨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