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訊息隨後集中報道曹錕以及圍繞總統選舉而出現的中國混亂的政局:
直隸督軍(軍閥)曹錕,背後積極活動。據說,他答應賄選,每個議員從5000至10000元不等。一家中國報紙報道說,決定接受這些賄賂的議員,是因為他們拿不到薪金。另外200名正派的議員尚沒有被收買。
前總統黎元洪離開天津抵達中國南方的上海。報道稱,他有東山再起的計劃。在上海,約有300名議員,有希望獲得他們的支援。再加上孫逸仙博士的幫助,黎元洪將軍會再次出現在北京的總統府。
然而,報道尚未證實。據知,孫逸仙已傾向由張作霖出任總統,他們二人都不願意支援黎。不管如何,安福系(1920年被推翻)面對督軍們的勢力已不堪一擊。
另外,還在努力召集法定人數來選舉總統。但似乎註定要失敗。
一個星期後,新的一期《時代》10月1日出版時,又以《政治動盪》為題簡要報道中國的總統選舉:
政治局勢沒有改變。北京的議會可有可無;內閣僅僅是一種功能;只有督軍(軍閥)在他們中間爭來爭去,看他們誰會是下一任總統。絕對混亂不已,選舉黎元洪出任新總統似乎遙不可及。
總統選舉引發的政治動盪,在1923年10月5日終於有了眉目。這一天,國會大廳選舉會場戒備森嚴,在每票5000至10000元的誘惑下,議員們選擇了曹錕,他以593票中的480票而當選中華民國新總統。10月15日出版的《時代》以“新總統”為標題報道了這一新聞:
東方的快速簡直令西方世界難以置信。中國議會重新召集,通宵達旦地選舉一位總統。北京裝點熱鬧氣氛;士兵在街上巡邏;一副充滿希望的樣子。
這一選舉在此之前曾一度舉行,但出席國會的議員未達到選舉總統的法定人數。選舉日期推延。然而,隨著從天津來的火車載著38名新增加的議員們的到來,人數即超過了法定人數。他們受到了同派議員們的熱烈歡迎。總共590名議員集中至國會大廳,並被“鎖”在裡面。選舉於是開始。
直隸督軍(軍閥)曹錕將軍當選為總統,接替黎元洪(黎已於3個月前到天津,見《時代》6月25日)。他比應當選最低票數還多50票。有報道稱,他贏得選舉是靠賄賂議員,每人獲5000大洋。
曹錕將軍是位軍事強人,如果他能成功地贏得吳佩孚將軍(長江流域的督軍)的支援,他的地位從軍事角度來看將牢不可摧。不過,他缺乏政治才能,缺少性格魅力;更何況他完全被一幫“邪惡高參們”包圍著。
自1911年辛亥革命到曹錕“當選”總統,中華民國在短短十幾年裡,走馬燈似的變換一個又一個的總統,內閣總理替換之快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中央政府有名無實,混亂無序。各地軍閥關係錯綜複雜,忽而盟友,忽而敵人,此消彼長……此番景象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今,即便相距80年,面對如此紛亂的歷史場景,要想理出清晰的頭緒也並非易事,何況當年那些中外觀察家們。
封面中國 第二章(5)
如果沒有成為“賄選總統”,曹錕是否還會在現代史上留下永久的名字?讀民國史或回憶錄,不太容易看到關於曹錕的正面敘述,對他的研究似乎也頗缺乏。一代梟雄,竟落得如此結局,也是一個悲劇。
我感到費解的是;一個出身低微計程車兵,後來成為叱吒風雲的直系領袖,難道僅僅一個“賄選總統”的名稱就能概括一生?他統帥千軍萬馬,左右政局,一定有過人之處才是。讀職業外交家顧維鈞的回憶錄,下面這番話多少能解答一下我的疑問。顧維鈞說:
在我的政治經歷中,我曾親身接觸過中國的幾乎每一個重要的政治和軍事領袖,我認為曹錕總統確實是個有意思的人。我覺得他一定具有某些不尋常的品質,使他能從一個普通士兵登上中國政權的頂峰。為此,我對他很感興趣,注意對他進行觀察和研究。我發現他有幾件事給了我的探索以答案,表明他雖然幾乎從未受過學校教育,卻是個天生的領袖。舉個例子,曹錕不僅能得到他的政治追隨者的忠心擁戴,還能使他的軍事將領們如吳佩孚大帥之流感到心悅誠服。(《顧維鈞回憶錄》,第266頁)
然而,《時代》在1923年3月創刊後開始注意中國局勢時,曹錕在世人面前呈現的不是他成為直系領袖過程中的才幹與魅力,而是他因迷戀總統職位而做出的愚蠢舉動。
《時代》(1923年10月22日)很生動地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