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述了曹錕就任總統的場面:
10月10日,早上7點45分,北京陽光燦爛,中華民國成立12週年(據中國年曆),當選總統曹錕元帥走下抵達北京的專列。
他坐上敞篷汽車,在氣氛歡快的大街上駛過。凱旋牌樓醒目地豎立著,挑選出來計程車兵,從火車站一直排列至總統府。不同的報道反映了民眾表現出的各自不同的情緒。或說他們熱烈歡呼,或說沒有聽到歡呼聲,唯一可證實的是一種缺乏熱情的東方式的好奇。
剛抵達總統府,當選總統即步入主會客廳,政府的主要官員已經會集在此等候。曹錕元帥向他們宣讀了一份簡短的就職演說,三鞠躬,退下。
兩小時後,他乘車前往春頤園(議會大廳)大樓,由發言人宣讀新憲法並正式頒佈。曹錕元帥隨即宣誓就職,成為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宴會在大樓舉行,新總統再次發表簡短的就職演說。
總統對憲法得到透過和頒佈表示滿意,因為這為政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談到需要削減軍費開支,需要壓縮財政支出,需要發展和鞏固教育。在談到中國缺乏合作以及與外國的關係時,他說:
“我希望彙集所有具備才能者緊密合作以統一國家。人民必須得到保護,獲得和平。友好的列強希望中國富強,但是,假如我們未能保護他們在中國的公民的生命和財產,那就沒有盡到我們應盡的責任。……近些年來,友好的列強給予中國大力支援。對於我們來說,應做的是盡最大努力履行條約義務和償還外國債務。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友好關係。”
曹錕終於當上總統。他何曾料到,這個位置他只坐了一年就會遭到囚禁,而“賄選”之名卻傳至久遠。
曹錕命運讓我想到了民國另一位梟雄——袁世凱。1915年12月,袁世凱孤注一擲實現“皇帝夢”,立即招致一片###聲。僅僅3個月後,1916年2月,還沒坐熱“皇帝寶座”,他就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再過三個多月,他在全國反袁呼聲中去世。如今,曹錕又以另外一種方式來滿足個人慾望。雖然一時間如願以償,戴上總統桂冠,但他也同樣隨即招致一片###聲。南方孫中山、北方張作霖,紛紛通電反對。其實,四分五裂的國家現狀下,冠冕堂皇的所謂總統,不過是小兒遊戲一般的面南為王,徒有虛名而已。可曹錕卻為這一虛名而身敗名裂!
最致命的打擊不只是落在曹錕身上,而是更慘重地落在自民國初年開始實行的議會制身上。美國漢學家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華民國史》認為:“當國民政府的軍隊1928年6月8日進入北京時,中國的議會民主試驗結束了。”實際上,這一議會民主試驗在1923年因曹錕“賄選”就已徹底變質,走向終結了。從此時起,曹錕不但被稱作“賄選總統”,國會也被貶為“豬玀國會”,議員們被貶為“豬玀議員”。國會與議員本應擁有的尊嚴與威望,在曹錕當選的那一刻,喪失殆盡。
封面中國 第二章(6)
不過,或許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曹錕賄選。它多少還說明憲政這樣一種政體形式,在一個動盪與混亂的時代,曾經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威懾作用,歷史色彩也因此多了一些斑斕。即便手握重兵的軍閥,也憚於議會這種在中國新出現的政體形式,尚不能隨心所欲地凌駕其上,或者隨意地棄之一旁,另起爐灶。遺憾的是,誰能想到,一個最初曾讓人們寄予厚望的憲政試驗,從誕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弱不禁風。它步履蹣跚,氣喘吁吁,顫巍巍地走在風雨飄搖之中,然後又尷尬地竟由賄選這種可笑的歷史變奏將它送向終結,取而代之的卻是蔣介石的軍事獨裁……
一代梟雄的可笑與可悲,作為歷史笑料留了下來,不斷被人敘說;憲政的最初實驗則變得十分遙遠,不再為人熟知。民國初期一些曾經胸懷大志孜孜以求的憲政試驗的先行者們,枯葉飄零,在歷史寒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四/臨城大劫案震驚世界
吳佩孚周圍的世界註定一片混亂。
在支援曹錕的內閣成員1923年6月6日宣佈辭職、逼迫黎元洪下臺的時候,真正吸引世界眼球的還不是北京,而是吳佩孚管轄範圍內的一個很小地方——山東棗莊的臨城。
1923年5月6日凌晨,一輛從上海開往北京方向的特別快車自江蘇駛進山東境內,車過沙溝車站,朝臨城車站前行。對這趟列車的叫法不同,有的說它是“京滬第一次快車”,有的稱它是“世界聯運客車第二次特別快車”。車上頭等車廂和二等車廂裡有不少重要乘客,其中有美國紅十字會護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