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頁)
商人辦事必須是透過經營特色表現出來的,有了特色,就有了錢。這就是常理。主要有:
1.專業化經營,市場縫隙別有洞天
現在的世界,人們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這就為小本生意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是,與大公司相比,小公司無論在資金、裝置方面,還是在人才、技術方面,都處於明顯的劣勢,如果你自不量力,盲目與大企業爭奪市場,一次蝕本足以使你傾家蕩產。但大企業再大,也無法一手遮天,小本生意只要充分發揮靈活多樣、更新更快的特點,瞄準邊角市場,見縫插針,就可能在大企業的夾縫中生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既然“邊角市場”為你提供了一條生存縫隙,那麼你應採取怎樣的經營戰術呢?很多成功的例子證明,專業化經營是很有效的策略。
專業化的形式和內容,視企業各自的實力、經營品種、規模、特長的不同而各異,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產品生產單一化。這種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或設立一條生產線。如日本有家叫尼西奇的公司,只生產嬰兒紙尿布,已成功地佔領了日本嬰兒尿布市場。
(2)特色產品或服務專一化。這種企業(或商號)專門生產或銷售某一型別產品,或專門提供某種特殊服務,力求產品(或服務)別具特色。例如,專門的“襪子商店”、“紐扣商店”等。
(3)產品訂做專門化。這種企業專門生產顧客訂做的產品,如特大碼鞋子、特肥衣服等。
(4)特殊顧客專門化。這種企業專門承做一個或幾個大顧客訂做的產品。在美國,就有很多企業專門為大企業生產零部件。
(5)價格質量專門化。這種企業針對不同消費者階層,或致力於低收入消費者市場,或面向高收入消費者市場,如一間特價舊書店,或一間高階西裝店。
2.與眾不同是經商的訣竅
賣同樣東西的商店到處都是,要使顧客上門,非得有一些特點不可。
商店的特色,好比每個人的特點,商店沒有特色,就變得不值得品味。陳列的商品雖然相同,但若服務不同,則會使商品顯得不同,這就是因為發揮商店特性的關係。
商店的特色,當然要配合顧客的需要。至於如何去發揮,則要個別考慮。除了要注意地域性和開店條件,還要考慮該地區的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等等。
如果在職工集中地區,最好在星期天或假日也照常營業。必要時,還可開店到深夜。
但有時候,難免受到空間、人事、技能、資金等現實因素的限制,因此,應該先從可能事項著手,一步步去發揮特色。例如,把重點放在自己較熟悉、較有競爭性的商品上,由較內行的經理,親自介紹給上門的顧客,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其實,特色並不限於商品,其他如良好的服務、華麗的店面、誠懇的員工等,只要發揮其中一兩項特點,就足以吸引顧客上門了。
3.薄利多銷,老套不可輕視
有些人認為,在其推出一個新產品時,其定價越高,身價也越高。他們把新產品的試製成本和利潤都加在一起把價格訂得很高,想一下子都撈回來。其實事情往往相反,主觀上想厚利多銷,實際上只能是“厚利難銷”,甚至是“厚利滯銷”。你生產的東西再好,由於價錢太貴,無人買,你就一個錢也賺不到。而且生產得越多,積壓也就越多,包袱也就越重。會做生意的人,都懂得“薄利多銷”是一條可取的生財之道。俗話說:“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這是生意人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
有一種鐵鍋,從一米高的地方摔下來在地上蹦三蹦,卻不見絲毫損傷,並且耐腐蝕、耐氧化,比一般鐵鍋使用壽命長3倍,這本是一件好事,卻帶來了三愁:廠家為積壓貨物而發愁,商業部門為貨源而發愁,群眾為買不到鍋發愁。造成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鍋的價格定得太高,商業部門拒絕進貨。而一些生產鐵鍋的廠家改行生產新產品,致使老鐵鍋供應不足,而新鐵鍋又不能上市,市場上出現了供應緊張的景象,消費者反應很大。後來經過協商,這種鍋的價錢調到了一個合理的水平,供銷渠道疏通了,顧客爭相購買,薄利多銷,皆大歡喜。
由此可見,我們不要希求“一口吃個胖子”,而要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薄利也能賺大錢,你若執意要抬高價,追求迅速致富,有時可能會適得其反。
□加速“自我淘汰”
具有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時不待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