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8,即使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也不過1/4或1/3。腦細胞不使用就會一天天死掉,為了預防只有儘量增加用腦的機會。透過教育局等活動不斷輸入新知識,思考新問題,只有透過向大腦補充營養,才能防止腦細胞的死亡。所以,每一個經營者,一刻也不能懈怠向大腦補充營養。
防止大腦退化,經常活躍其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經營者要常備不懈地努力,為著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進行必要的學習。例如,演員為了自己什麼時候出場都能勝任,每天都必須反覆地訓練。這樣一旦機會到了,他們就會將角色演得很出色,由此獲得好評,出場的機會就會頻頻而至。每一個人其實都在為著自己的目標理想拼命地準備著,商人亦不例外,必須不斷地掌握知識,培養經營感覺。
讀書是商人寶貴的營養來源,除工作直接需要的業務和專業書籍之外,每個月至少要讀兩三本書,沒時間只不過是藉口,讀書的時間不能減少。現在不攝取營養將來會後悔莫及。
現在很多的商人以書為話題的時候非常少,提起書的話題一般都是“唉呀,太忙了沒有時間讀嘛”,以此逃脫。大家都很忙,雖然忙,但是與吃飯、睡覺一樣,在一天的圓圈的某一點上必定要確保讀書時間。讀書是智慧的營養來源,與身體一樣,如果不每天向大腦與心靈補充營養,那麼會因營養失調而倒下。倒下是指腦細胞死亡,大腦喪失其功能,感性也隨之衰退而變得遲鈍,這樣一來,大腦和心力將不堪維持經營,企業每況愈下,難以逃脫被自然淘汰的命運。今天在時代的潮流中苟延殘喘、一籌莫展的企業,結果將落入這個模式,這並非言過其實。追根究底在於經營者的智慧營養失調。聲稱很忙,手不想碰書的人,也許是認為讀書需要花時間,需要端端正正地坐著慢慢地念,其實,讀書是件輕鬆的事。利用乘車或等候時的一點兒縫隙時間,迅速地閱讀即可。但是,有的書應該仔細地閱讀。例如,優秀的文藝書籍就屬於這一類。對文藝書籍即使讀得快,也不應一目十行。受感動之處,應反反覆覆地讀。
仔細閱讀文藝書籍,對於磨練心靈和感性會有很大的作用。一邊從有教養的書籍獲得新知識,一邊從閱讀文藝書籍中磨練心靈和感性——由此培養出創業者所需要的豐富智慧。
每一個商人在人前說話的機會都很多,也會有出席上流社會聚會的機會。在那種時候,是否有豐富的智慧會清楚地顯示出來,有智慧的人表現力很豐富,自然會吸引人。因此,周圍人才不斷聚集,事業本身也會得到發展壯大。
□在實踐中學習不斷進取
在實踐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如何貼近實踐,這是衡量一個老闆才能的重要表現。只有不斷做到兩者互補,商人才能有不斷的進取力。
1951年,當薩姆帶著全家搬到本頓威爾時,這裡還是個只有3000人口的農村邊遠地區小鎮,離最近的城鎮羅傑斯也有約10公里。這裡的情形看起來並不好。薩姆在這裡買下了一家名為哈里遜的雜貨店,加上另租下的隔壁理髮店,擁有了不足400平方米的店面,但對本頓威爾及其附近地區來說,他的店已是最大的商店了。老店原來每年的營業額只有3.2萬美元,主要賣些花邊、帽子、裁剪紙樣等鄉下雜貨店的傳統商品。薩姆擴大了店面,將老式貨架換成新式陳列架和櫃檯,並開始採用自助式服務的經營方式,小店面貌立刻煥然一新,營業額也直線上升。
初試成功的薩姆並不滿足,他又開始到其他城鎮尋找新的開店機會。一為分散經營風險;二為同時多種經營。終於,在本頓威爾以南約30公里的地方,也就是阿肯色大學所在地的費特威爾,有一家老雜貨店打算出售。該店位於街角,總面積不到250平方米。雖然同一條街和拐角不遠處就有兩家大連鎖公司的分店,但薩姆天生喜歡競爭,他準備在新店裡實踐自己的經營方式,向那兩家連鎖店挑戰。1952年10月,這家同樣被命名為“沃頓5分一1角商店”的小店開業,第一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9萬美元。
這一時期薩姆的經營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一家店賺了錢,馬上投資再開另一家店,不斷擴張。到1960年,他有15家商店分佈在本頓威爾周圍地區,年營業總額達到140萬美元;第二,就是不斷改變經營方式,力求創新。
起初,薩姆想把商店開得更大些,於是開始和弟弟巴德聯手投資規模較大的雜貨店。就這樣,在密蘇里州的聖·羅伯特薩姆的第一家大型雜貨店——“沃頓家庭中心”開業了。開始時的營業面積只有1200平方米,後來擴大到近2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