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黑裡有白,白裡有黑,可能今年虧損,明年就翻身。”他還說:“瞭解到公司賺錢時不必太快樂,反之也不用太悲傷,有時候反而能看得更清楚。”從這裡可能清楚地看到,他把道家的管理哲###用到公司的經營管理時,結合自己的經營理念,談出了獨到的見解。這些都有助於使讀者透過本書而進一步瞭解他和他所領導的公司取得成就不是偶然的。
尤其需要介紹給讀者的,是潘先生的下面這兩段話。他說:“落到管理的現實面時,法、儒、道三家精神強一些。但總括來說,越是基層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越重;層級越往上,道家的比例就越重,而我最嚮往的,則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這兩段話十分精闢,無疑是潘先生長期在公司工作體會的總結,希望每一位閱讀本書的人不要對這兩段話一瞥而過。當讀者讀到這兩段話的時候,不妨闔上書本,先靜思一番,再往下讀。道家的“無為而治”,
究竟意味著什麼?用潘先生的話說,就是寓“管理於無形之中”。這也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吧!
我作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院長,有幸請到潘先生來光華管理學院演講。他在光華管理學院講壇上發表演說時,生動的語言,風趣的用詞,深刻地內容,使學生們受益頗多,掌聲不絕。我在會議結束時說,歡迎潘先生以後常來。可惜因他事務繁忙,不能像我所希望的那樣常到光華管理學院和同學見面。現在,這本代表他的經營管理思想的《聽老闆的就錯了》一書在大陸出版了,我會對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們說,快去認真讀一讀這本書,從這裡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學到方法,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還有助於建立新的概念,對21世紀的企業工作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厲以寧
2、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推薦篇
潘燊昌先生是我執教香港大學時的學生。燊昌為人積極、主動、勇於接受挑戰。畢業後他加入了公務員行列,但不久,又毅然從安穩的職位退下來,投身充滿挑戰性的保險行業。他的決定充分展現了他的膽識,及富有冒險、進取的精神。這些年來,看見燊昌在保險業中面對種種困難及危機時積極及正面的態度,我實在為這位出色的學生驕傲。在他的著作《聽老闆的就錯了》中,他與讀者分享了一位成功企業家的經驗,亦描述了個人的心路歷程。
燊昌在書中提及工作方面的實戰經驗,肯定可以幫助時下年輕人,特別是沒有社會經驗的一群,掌握及重整工作應有的態度。
在激烈的職場上如何突出自我並爭取表現的機會,以及訓練創新的思維方法,都是現今年輕上班一族步向成功的要訣。燊昌憑他在保險業的豐富經驗,與讀者分享他怎樣憑著“不一樣才能當第一”、“不做跟昨天一樣的事”的信念來爭取驕人的成就。在職的年輕人雖然已
離開校園,仍須透過終身學習來幫助自己提升競爭力。許多在工作上應持有的心態及技巧,是要透過學習加上實踐,才能領會個中要訣的。只要以終身學習為目標,透過觀察並汲取前人的經驗,必定能於工作上有所裨益,步向成功。
我誠意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年輕人,並期望讀者在書中獲得事業成功的良方。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潘宗光
3、施振榮:突破瓶頸,才能創造…
ING安泰公司在保險界素負盛名,我三年前就曾邀請安泰總裁潘燊昌先生來宏基,向公司經營團隊傳授服務業的觀念和心得。半年前又安排公司同仁赴安泰參觀,並派各級主管多次觀摩其電話服務中心。日前潘先生計劃發表新書,請我替他寫序,我欣然同意,也因此對他的經營理念有進一步的瞭解。
潘總裁強調“有危機,才有表現機會”和“不怕犯錯,才能創新”的企業文化,與我一再勉勵同仁“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的座右銘,有著相同的精神和意義。我總認為,無論個人或企業,只要能夠突破瓶頸,就可達到最高效益,因為許多資源都在瓶頸處因為不敢嘗試,而被浪費或耗損掉。要突破瓶頸,必先挑戰困難,而挑戰困難時,不免遭遇失敗,一個人是否有面對現實、屢敗屢戰的勇氣和毅力,就變得非常關鍵。
我常形容一個人如果成功了,他就會更有信心,處在一個“良性迴圈”裡;但若是失敗,就要記取教訓勿再犯同樣的錯誤,從“負面迴圈”裡跳脫出來。因此除了從失敗中學習、不斷充實之外,也不得不講求策略;在遭遇困難時,或者暫緩、或者繞道而行,最終的目的都是突破,所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