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過去的“接聽電話”改為“監聽對話”。我始終相信:“直接面對客戶,最能瞭解他們的需求,也最能有效地改善服務。”這點心得和從客戶互動中學到的經驗,真是千金難買,不是同業在短期內能夠模仿或是跟上的服務水準。而我也從親自接電話的經驗中體會到,客戶打電話來,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是來找麻煩的,反而是給我們改進的機會。
奇招1 中層主管是創意殺手
為了避免創意被扼殺,我經常採取“走動式”管理,跨越中階主管的層級,聽取第一線工作同仁的建議。
因為中層幹部雖然是公司最重要的中堅分子,但往往也是最封建、最怕改變的一群。他們好不容易爬上中層主管的位置,要再高升還要等個十來年,萬一中途有個年輕人提了個創意,是很容易把他取代的。因此他們普遍的心態是:“創意我有就好,其他人不需要,這樣就只有我一個人容易成功。”常常看到新進的年輕人充滿熱情,卻碰到這些中層幹部跟他說:“公司有很多政策限制!”“沒有預算支援你的想法!”“上頭不會批准的”,其實是他們不批,不是我不批。我覺得中國人大都有一個特性,就是不敢挑戰老闆。就像我從小念書到大,不曾舉手問過老師一個問題,個性內向是原因之一,同時也很怕自己問的是個笨問題。因此,當員工有膽量提出新構想時,他一定是充滿熱情,為公司好,此時做主管的千萬不能回答說:“不要再問,不要再講,聽話就好了!”我反而希望有不聽話的員工,才會激發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如果年輕人都乖乖聽話,這家公司就很難有創新的能力了。
基層是創意的泉源
所以我喜歡主動跟基層人員接觸,常常聽他們的意見,就算發牢騷也好,聽完之後幫他們去推動創意。很多時候創意都不是我想的,但是我聽了以後,會在開會時跟中層主管提出來,他們以為是我的創意,就會積極去推動。
尤其很多創意需要跨部門合作才能推動,說是我的點子,大家才不會有各掃門前雪的心態,而能全力配合。我事後也會給出點子的員工獎勵,但我不會公開說,以免傷害他的主管。所以我在安泰這十幾年,常有同仁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有人升級特別快,其實是他們私下很有貢獻,提供了很多創意給我。
至於高階主管如何激發他們的創意呢?我的做法是經常調動他們到不同的部門去做主管,而且是調去“非專業領域”的部門。一方面借重他原來的專長,可以為新部門帶來新的
創意;一方面他自己要去學習新部門的新專業。我總認為“人只要有成長和學習,就一定會有新創意”。
奇招2 計劃跟不上變化
在外商公司待久的人都會發現,西方人做事很講究計劃。但是我的經驗卻告訴我:“所有不合理的事情,都有合理的解釋。”反過來想就是:“合理的邏輯或計劃,在執行當中一定會產生意外。”因此我常提醒同仁:“計劃跟不上變化!”當我們依著邏輯做計劃時,常理所當然認為其他人也會配合事情發展,但是這世界充滿變數,1+1不一定等於2,有可能比2多。所以雖然是合乎邏輯的計劃,但執行之後,同業見風轉舵,馬上應變,而這些出招和應變,可能都不在你原來的謀算之內。計劃常引用一些資料,許多人都以為數字說的話一
定是客觀的,其實任何數字都有一體兩面的解釋。 所以很多計劃看似有邏輯和資料支援,實際上,裡面有很多先入為主的假設和主觀的成分。所以我常說:“數字都是做給老闆看的,讓老闆覺得你不是在亂搞,如此而已。”在我認為,做什麼事情就是要亂搞,才會成功,否則其他同業都想得出來嘛!因此我會提出“計劃跟不上變化”這樣的認知。確立目標之後,我比較相信有“熱情”比有“計劃”更重要,支撐一個計劃的部門領袖,以及所有參與計劃的人,都要有不達目的不善罷甘休的熱情,才有希望成功。
奇招3 最高招的服務:認錯!
每個人都會贊同這句話:“客戶永遠是對的。”但未必明瞭“客戶導向”的真諦。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假‘客戶導向’之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在ING安泰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是的!任何人都可以假‘客戶導向’之名,向我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我常開導員工,不管客戶有理沒理,只要他來投訴或抱怨,一概接受。然後很有技巧地讓客戶知道自己是不合理的,但是最終還是要滿足對方,讓他有種愉悅的先說出這句:“對不起,我們安泰錯了!”會讓客戶覺得我們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