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5 頁)
項指法相較,孰優孰劣?”本因道:“指法無優劣,功
力有高下。”枯榮大師道:“不錯。咱們的一陽指若能練到第
一品,那便如何?”本因道:“淵深難測,弟子不敢妄說。”枯
榮道:“倘若你再活一百歲,能練到第幾品?”本因額上汗水
涔涔而下,顫聲道:“弟子不知。”枯榮道:“能修到第一品嗎?”
本因道:“決計不能。”枯榮大師就此不再說話。
本因道:“師叔指點甚是,咱們自己的一陽指尚自修習不
得周全,要旁人的武學奇經作甚?明王遠來辛苦,待敝寺設
齋接風。”這麼說,自是拒絕了大輪明王的所求了。
鳩摩智長嘆一聲,說道:“都是小僧當年多這一句嘴的不
好,否則慕容先生人都死了,這六脈神劍經求不求得到手,又
有何分別?小僧今日狂妄,說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語,這
六脈神劍的劍法,要是真如慕容先生所說的那麼精奧,只怕
貴寺雖有圖譜,卻也無人得能練成。倘若有人練成,那麼這
路劍法,未必便如慕容先生所猜想的神妙。”
枯榮大師道:“老衲心有疑竇,要嚮明王請教。”鳩摩智
道:“不敢。”枯榮大師道:“敝寺藏有六脈神劍經一事,縱是
我段氏的俗家子弟亦不得知,慕容先生卻從何處聽來?”鳩摩
智道:“慕容先生於天下武學,所知十分淵博。各門各派的秘
技武功,往往連本派掌門人亦所不知的,慕容先生卻瞭如指
掌。姑蘇慕容那‘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八字,便由此而來。
但慕容先生於大理段氏一陽指與六脈神劍的奧秘,卻使終未
能得窺門徑,生平耿耿,遺恨而終。”
枯榮大師“嗯”了一聲,不再言語。保定帝等均想:“要
是他得知了一陽指和六脈神劍的秘奧,只怕便要即以此道,來
還施我段氏之身了。”
本因方丈道:“我師叔十餘年來未見外客,明王是當世高
僧,我師叔這才破例延見。明王請。”說著站起身來,示意送
客。
鳩摩智卻不站起,緩緩的道:“六脈神劍經既只徒具虛名,
無裨實用,貴寺又何必如此重視?以至傷了天龍寺與大輪寺
的和氣,傷了大理國和吐蕃國的邦交。”
本因臉色微變,森然問道:“明王之言,是不是說:天龍
寺倘若不允交經,大理、吐蕃兩國便要兵戎相見?”保定帝一
向派遣重兵,駐紮西北邊疆,以防吐蕃國入侵,聽鳩摩智如
此說,自是全神貫注的傾聽。
鳩摩智道:“我吐蕃國主久慕大理國風土人情,早有與貴
國國主會獵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舉勢必多傷人命,大
違我佛慈悲本懷,數年來一直竭力勸止。”
本因等自都明白他言中所含威脅之意。他是吐蕃國師,吐
蕃國自國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便與大理國無異,鳩摩智
向得國王信任,是和是戰,多半可憑他一言而決。倘若為了
一部經書而致兩國生靈塗炭,委實大大的不值得。吐蕃強而
大理弱,戰事一起,大局可慮。但他這般一出言威嚇,天龍
寺便將鎮寺之寶雙手奉上,這可成何體統?
枯榮大師道:“明王既堅要此經,老衲等又何敢吝惜?明
王願以少林寺七十二門絕技交換,敝寺不敢拜領。明王既已
精通少林七十二絕技,復又精擅大雪山大輪寺武功,料來當
世已無敵手。”
()
鳩摩智雙手合十,道:“大師之意,是要小僧出手獻醜?”
枯榮大師道:“明王言道,敝寺的六脈神劍經徒具虛名,不切
實用。我們便以六脈神劍,領教明王幾手高招。倘若確如明
王所云,這路劍法徒具虛名,不切實用,那又何足珍貴?明
王儘管將劍經取去便了。”
鳩摩智暗暗驚異,他當年與慕容博談論“六脈神劍”之
時,略知劍法之意,純系以內力使無形劍氣,都覺不論劍法
如何神奇高明,但以一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