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國家的政府使用Linux程式,其中包括中國。而所有這些都源自託瓦茲不計報酬的工作,源自各國程式設計師所組成的龐大、廣闊的網路,這些人透過網際網路相互聯絡,自願地獻出自己的時間和努力,共同拓展這個產品。
無須誇張地說,網際網路是一個愛的大本營。網際網路之所以擁有海量的內容,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它構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自願專案之一。從Napster到Skype,從Google到Ebay,從Wikipedia到Facebook,由於功率越來越強大、用途越來越廣泛的新工具流落到普通人手裡,一個個財富和社會奇蹟被創造出來,從根本上改變了全世界工作、玩樂、生活和思考的方式。 。 想看書來
網際網路是愛的大本營(2)
基於愛而展開的群體行為可以看成一個梯子上的遞進行為,按照難度級別,這些梯檔分別是共享、合作和集體行動。共享最簡單,例如,透過使用del�icio�us、 Flickr和Slideshare 等社會性工具彼此分享個人工作與資源。在“9·11”之後,一位中東史教授開設部落格,成為報道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記者的必去之處。當SARS在2003年爆發的時候,哈佛大學一位生物工程專家創辦了兩個郵件列表。其中之一叫做SARS Science,專門收錄有關這一傳染病的醫學和科研資訊。成員包括世界各地的分子生物學家和其他研究病毒的科學家,而很多報道SARS新聞的記者都是列表的訂戶。另一個列表用於傳送疫情報道。
共享之上是合作,Linux與Wikipedia都是好例子。合作比單純的共享要難,因為它牽涉到改變個人行為與他人同步,而他人也同樣在改變自身行為與你同步。協同生產是一種更深入的合作形式,如果沒有許多人的參與,專案不可能發生、存在,最終,也沒有人能將所創造出來的生產成果歸功於自己。資訊共享和協同生產之間最大的結構性差別在於,協同生產至少涉及一些集體性決策。維基百科全書成果的背後是翻來覆去的討論和修改,落實為關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