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的原則,“三不怕”的原則。三不怕,一是不怕得罪人。敢抓敢管,就可能得罪人,甚至可能被孤立。但不得罪少數人,就要得罪多數人,該得罪就要得罪。當然,我要儘量卓而群,講究方式方法,不要為得罪人而得罪人。另外如果因為得罪人而被孤立,我也不怕,正如審計長李金華同志所說,這是“光榮的孤立”。我還相信,廣大幹部群眾是會理解和擁護的,是會大力支援的,敢抓敢管,最終是不會被孤立的。二是不怕報復。因為得罪一些人、一些利益團伙,可能有人要報復,但這畢竟是極少數,“邪不壓正”,這種行為是見不得人的,是擺不到桌面上來的,也是不會得逞的。三是不怕下臺。我們自己清楚,下臺要麼是年齡到了而退休,要麼是腐敗上出了問題、犯了錯誤,要麼是有病實在幹不去了,還沒有聽說因為得罪人而下臺的。再者,如果為了維護真理,為了堅持原則,暫時受到誤解,甚至就是丟了烏紗帽,只要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心裡也是寬慰的。
六、“散”思(8)
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在全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會議上,對城市管理問題,這樣講:
天津解放五十多年了,城市垃圾亂堆、小攤小販亂佔就真的管不了?加強市容管理是政府的本分和人民的基本需要。我每天上班,不總走一條路,就想多看看。群眾住不安穩,走不出去,發生火災,消防車進不去,怎麼行?我這裡有三十多封市民的來信和電子郵件,我給大家讀幾段……市容比較差,群眾有意見,外地有反映。沒讀到的,不等於你那裡沒有問題,這是我隨機抽取的。我有責任。我來天津工作兩年多,抓得不夠,抓得不狠,向你們檢討。
這段講話,作為中央直轄市的一市之長,講得這麼情真意切,讓人感到很關切,很實在,令人感動。一次薄熙來接受媒體採訪,在談到“個人”時,薄熙來說:
有人說我是政治明星,也有人說我有個人魅力。這是我不願談的話題。自古以來,人怕出名豬怕壯,出了名就會惹出許多是非。說到個人魅力,魅力是屬於年輕人的,而我已經上歲數了。還是用這個詞去讚揚年輕人吧。
要使講話說服聽眾,能夠打動人,還應注意提供一些能夠使得講話具有說服力的最可靠的方式。如果每隔幾分鐘就在講話中插入一個小故事、提一個問題或者聯合使用下面的手段,你便能吸引聽眾積極參與,並始終將其熱情維持在相當高度。採用下列方法:
—事例。就是善於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例闡述問題。這樣能為你的觀點增加分量,並表明你的陳述的客觀性。如果缺乏事實的依據,你就沒有信用度可言。當然,也要注意,不要引用過多事實,避免聽眾厭煩。
—數字。資料能起到驚人的強調作用,要善於透過具體的統計數字、資料來進行分析或論證。由於其簡潔性,而且在許多技術型講話中都是非用不可的。但是數字本身不能和聽眾交流。有些數字的數目太大,因此需要進一步解釋。出色的講話者會把抽象的數字變成形象的比喻,既便於理解,又增強生動性。
—類比。就是以相似之物分析其相似點和緊密之處。暢銷書作者理查德斯澤博士談及醫藥時,這樣寫到,“外科醫生撫摸著患者的心臟,就像手裡攥著一隻小鳥”。類比不僅使講話生動形象,而且有時類比還會產生幽默來,給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反比。就是透過正反兩種情形、前後兩種情況變化的對比,揭示問題的癥結和原因所在,使人們加深對道理的理解。很多不便正面解釋的問題,不妨尤其反面來闡述。
—典故。或引用偉人經典著作,或引用歷史典故、古詩、格言、民諺等,更多的是引用上級檔案、領導講話的重要觀點,來增強講話的深刻性。
—個人經歷。自己的經歷最有說服力,因為親身經歷,所以無可質疑。領導者如果這樣講,“我昨天接待了一批上訪群眾,他們反映……”、“今天我看見……”、“我看到河水,汙染得很……”,這樣講,肯定會有說服力。當然,為了證明某個觀點,有些經歷的提出只是進行補充說明而非必需。許多領導者用個人的經歷和聽眾建立融洽的關係,或者進一步印證論點,效果很好。應注意,引用的經歷必須是聽眾感興趣的事,並能對聽眾造成影響。
—重申。由於出色的講話者總是要精簡文字,刪改講稿,重申就可以幫你發現和表達冗長的觀點的精髓之處。在用自己的話語闡明論點時(當然這也正是人們要求你發言的首要原因),重複申明可以使得你在保持資料的權威性的同時,也不會喪失自己的立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