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產量高,正規教育要比自然學習成績高。正規教育已經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生活經歷,已經成為家長望子成龍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為國家進行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戰略儲備,甚至已成為人類走出地球的唯一希望。人類對教育的期待,甚於動物對食物的期待。所以,探討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一種什麼力量呢?如果在古代,將軍掌握了《孫子兵法》,就能打敗敵人、戰勝敵人。今天掌握《孫子兵法》的人,管理經營也會如魚得水。宋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定天下。”他說他掌握半部《論語》,就能治理和管理好一個國家。阿基米德掌握數學、物理等多門知識,並在歷史上三位數學巨人(阿基米德、牛頓、高斯)中排首位,他更是底氣十足地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看來“知識就是力量”還真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也經得住實踐檢驗的真知灼見。
教育是神聖的,但有些教育也讓人憂心忡忡。在有些地區,孩子必須進行早期教育才能進入重點小學。在重點小學成為優等生,才能進入重點中學。進入重點中學,才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誰也不反對名牌大學的設立,因為有許多社會人才,以至國家棟梁的的確確是從名牌大學走出來的。但問題是有些人為了進入所謂的名牌大學,是以犧牲童年的幸福時光、寶貴的健康來換取的。難道成績真比童年的快樂更重要?難道學習的進步,真比健康更重要?我們是不是要把學以致用改成用以致學呢?如果把知識比作糧食,把健康比作糧倉,人類把大量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送進並不結實、並不安全的糧倉,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學習讓人類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失去了健康,那麼知識就沒增強人類的力量,反而削弱了人類的力量。
當今社會學生學習到底失去什麼健康了呢?視力的大面積下降就是讓人擔憂的事實,身體的偏胖,也為未來的生活埋下了危機。一個腦袋裝滿知識,但身體並不健康的人,對社會又會有什麼貢獻呢?對自己又會有什麼快樂呢?對於學生而言,他們有三件大事。首要的就是健康,其次是學習,最後才是玩。沒有生命一切就無從談起,所以說健康是萬事之源。因此,當學習與健康發生衝突或矛盾時,應該以健康為主,學習服從健康的需要。同樣,當玩和學習發生衝突或矛盾時,則應該以學習為主,因為學生上學的主要任務畢竟是學習。健康、學習、玩三者又有什麼關係呢?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我們常說的聰明,就是指的耳聰目明,健康是聰明的前提條件,也是樹立信心的前提。而學習是既能學到健康知識,又能學到玩的技巧。努力與認真地學習也可以縮短學習時間,給玩與遊戲更多的時間。玩是由體育運動、娛樂與遊戲等組成的,主要形式有球類運動、棋類運動、娛樂等。因此,玩在某種意義上講,更傾向於代表體育運動,也就是說玩或者體育運動又能推動人更健康。這樣就會形成健康、學習、玩三者的良性迴圈。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論學習(2)
《養性延命錄》對健康的習慣提出這樣提示:“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走如風。”除了重視健康,養成類似的習慣也非常重要。不僅教學生文化知識,更應該教會他們健康知識、生活常識及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的目的是一種知識的儲備,也是即時的學以致用。即時的學以致用,可以使知識立即變現,也可以為知識儲備,建立更好的貯備條件。儲備的知識有浪費的可能,但即時知識卻可以讓人立即受益。
教育如果一味追求成績,必然導致學生學習負擔加重,也會給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學習是一門寓教於樂的藝術,應該重過程,輕結果。否則培養出來的,就有可能是亞健康、書呆子及倉庫型人才。雖然輕結果,但也不是不要結果。成績畢竟是檢驗教師的教育水平、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真程度和學習態度的一個重要方式。問題是如何掌握這個度,才是至關重要的。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為什麼要學習?這是一定要講清楚的問題,不但要講,而且要經常地講,科學地講,人性化地講。清晰的路,總比凌亂的路好走。
孩子在學校老師管,在家裡父母管,屬於孩子的自由時間很少。和孩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些成年人的教育幾乎成了一個盲區。中國有一句諺語說:“學習是一項伴隨終身的寶藏。”雖然成年人具有自學的能力,但仍然有些成年人需要適當地引導,以及適當的學習環境。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