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為什麼要追求正義呢?從個人角度來看:“義,百事之始,萬利之本。”正義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淨化的心靈可以使人感覺舒適,舒適的心情使人的外表顯得慈善、尊貴、高尚,而慈善、尊貴、高尚的外表可以獲得尊重,尊重則令人愉悅。再則正義可給予他人以愉悅、財富及一身正氣。前面說過,正義具有傳染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種屬性就會形成良性迴圈,良性迴圈就是一個圓圈,經過不斷旅行後,又回到原來位置。也就是說正義具有幫助喜歡修行的那個人得到正果的力量,而非正義則會讓人搬起石頭砸向自己的腳。
txt小說上傳分享
論正義(3)
從社會的角度講,“義,萬事之紀。”只有正義昌盛的社會,才會是物質與精神共同繁榮的社會,人們也才能真正找到他們所需要的人生,以及人生所需要的真正幸福。
。。
論契約(1)
日日三餐飯碗端
飢餓方知盼豐年
天天出門把衣穿
寒冷才覺爐火暖
信用就是一道天
違約要用地償還
寧學伯夷棄君位
叔齊魂繞首陽山
契約是半文明半愚昧社會下的一種產物,文明越發達的地區或國家,對它的依賴性就越少。相反,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法院及監獄越多,它的文明程度就越低、愚昧化程度就越高。契約是高度文明社會的一種累贅,因為它必將消耗人寶貴的精力和人有限生命的一部分。契約應該是人類心靈真實的反映,一旦這塊基石被扳倒,無論做出何種努力,都會無濟於事。這種不幸甚至還會向其他領域蔓延。因此遵守契約不僅是一種智慧在世間的表現,也是一種道德力量對文明社會進步的一種貢獻。
契約是一種行為的約定,也叫協議或合同。不僅人與人存在這種關係,其實天與地也存在這種關係。例如地球每一年圍繞太陽轉一圈,就是地(地球)與天(太陽)的契約。地球不遵守契約行不行?不是一年轉一圈嗎?給它改成轉十圈,或者地球乾脆不圍繞太陽轉了,改成圍繞海王星轉,行不行?行為的約定是不能任意改變的,定向規律的任何改變,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這正像機動車走反道一樣,進行倒行逆施,必然帶來嚴重後果。
不僅地(地球)與天(太陽)存在契約。人與上帝也存在契約,例如農民按季節種植,上帝就會給他糧食的豐收;工人努力地勞動,上帝就會給他豐厚的薪水;學生認真地學習,上帝就會給他優異的成績;伯夷與叔齊不食周粟,上帝就會賜予他們賢良的名聲;人遵守契約,上帝就賜予他(她)宏大的美德。總之,什麼樣的原因,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什麼樣的契約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事情結局。
伯夷與叔齊,分別是殷代孤竹國國君的長子與幼子。國君欲傳位給幼子叔齊,叔齊認為長子繼承君位符合傳統的約定,便執意將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認為叔齊繼位是父親之命,遵從父命才是符合倫理的約定。雙方各持己見,爭義避利,並先後出逃,以躲避繼承君位。伯夷和叔齊在避位途中,聽說西伯姬昌(周文王)尊老敬長,很有美德,便攜手投奔。不巧,入周時周文王已死,周武王正率眾征伐商紂王,不久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伯夷和叔齊認為(周武王)父死不葬,大動干戈就是不孝。周為殷商之臣,以臣伐君,就是不仁。對於不仁不義者,再食其糧食就是恥辱,不久兩人便餓死在首陽山。“人有恥,必以進死為榮。”如果美德是一個人,美德正是這種以不合道理的行為約定為恥辱的人。看似美德的東西,正是他們恪守的一種原則,這種原則不能被生死所左右,亦不能被生死所變更。
契約所恪守的就是正義。生活在這個世界裡難免與別人打交道,打交道就難免發生矛盾,產生分歧。為了統一思想,減少分歧,提高效率,把各自的主張進行壓縮,並統一成雙方都認可的一種格式化的內容加以固定,就形成了契約。契約也有另外一種形式,既父子不需要協商約定,他們就天然的存在契約關係。包括國家與公民、丈夫和妻子、朋友之間,他們都有一種天然的契約,也可以稱之為潛在契約。還有一種是口頭契約,這些契約往往是一些不重要,或透過有很深信任基礎關係產生的契約。
契約的種類很多,有地契、房契、婚契、商業契約等等,桃園三結義則是一個友誼契約,劉、關、張約定,三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非常講信用,一個簡單的約定,讓他們演繹成感情至深、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