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古流傳的友誼範例。老子說:“絕智棄辯,民利百倍。”實際情況正是這樣,如果劉、關、張當中有一個人使小聰明或耍滑頭,他們的故事也就不那麼感人了。也許最純正、最高階的智慧,就是很平實的履行承諾。愚蠢的人會被法律所約束或被國家機器所制裁。常規人被契約所約束,有道德的人被心靈所約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論契約(2)
考駕駛執照,就需要學習交通法規。這交通法規就可以理解為是國家與駕駛執照持有人所訂立的契約,而婚姻法則可以理解為國家為婚姻雙方設立的契約。可以說沒有契約就沒有標準,沒有契約就沒有秩序。國家制定法律正是為了建立秩序。法律是一種強制手段,也可以說是外科醫生,主要治理外在的、已經表現出來的,通常稱之為治標。契約也是一種建立秩序的手段,它和法律相比更強調自覺性。違反法律的人具有愚蠢性,可違反契約的人卻有一定的狡猾性,遵守契約的人才是道德的人。教育是防洪大堤,強調的是以預防為主,屬於內科醫生。一個人犯錯誤,一方面是利益驅使,另一方面是無知所為。教育則能讓人知道是非,辨別真偽,防患於未然。契約是介於法律與教育中間的一種職能,如果把教育看作骨骼,法律看作面板,那麼契約就是經脈血肉。如果骨骼能讓人或一個民族更挺拔、更蒼勁,面板能讓人或一個民族更生動、更俊秀,那麼經脈血肉則讓人或一個民族更豐滿、更順暢、更生機盎然。雖然法律、契約、教育都有強化秩序的職能,但貫徹其中的,則是知識與正義。知識興、正義興,秩序則井然;知識衰、正義衰,則秩序混亂。
公司和它的職員,是有契約關係的。職員要為公司做工作,而公司則要向職員支付薪酬。同樣帝王和他的大臣也是存在契約關係的。帝王給大臣高官厚祿,大臣則需盡職盡忠。父母和他的子女,是有契約關係的。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但是這些不一定都要寫在書面的合同裡。雙方的責任與義務是一條紐帶,把雙方緊緊地連線在一起;但合同或協議卻是一道鴻溝,把雙方涇渭分明地隔離開。像門鎖是防壞人的一樣,契約是為防備不道德之人而設立的。
契約是為正義服務的,正義是為秩序服務的。像大臣不能為國家盡職盡忠,那麼大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一樣,契約沒有為正義或秩序服務時,契約就沒必要被執行。孟子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正義和道理才是更重要的。
履約不是一件壞事,有時甚至是一石三鳥的好事。
第一,“人之初,性本善”。只有履約與善才是吻合與協調的,人的心情才是愉悅的。
第二,履約的人是大受歡迎的。為什麼關羽幾千年來一直受人尊敬,這與他的信用與仗義是分不開的。不但好人尊敬他的品德,就是壞人也崇拜他的義氣。
第三,履約可以降低個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不履行契約看似狡猾,實際是再愚蠢不過了。一些宗教教導人們懺悔,正是為這些看似狡猾的愚蠢而懺悔。即使他們活著的時候沒機會懺悔,他們臨死之前也一定要懺悔。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因為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活著的時候是違心的人,而死的時候又成為違心的鬼。
其實違約並不都可恥,可恥的是為私利而毀約,可恥的是缺乏正義的毀約,可恥的是因毀約而帶來的標準扭曲,可恥的是因毀約而導致的秩序失常,可悲的是因毀約帶來的無法挽回的後果。契約像一把鎖,它永遠是防君子而無法防小人。履行契約是社會的公正標準,而一些人發現不履行契約,也居然大有好處,這就使標準框架扭曲變形。私利正是不斷齧食公義的蛀蟲,一旦公義的大樹損毀,蛀蟲便也失去了棲息的場所。毀約像駕駛員違反交通規則導致的交通堵塞,自己要交罰款,別人也跟著消耗時間;像往湯裡放了一條臭魚,別人不能喝湯,自己亦無法喝湯;像農夫與蛇的故事,蛇不但絕了自己的後路,而且絕了蛇類的後路,即使任何蛇被凍僵,再也不會有農夫願意把它放在懷裡救活它的生命了。
私利是毀約的根源,知識的貧乏和判斷的荒謬,則是私利的根源。知識的貧乏與判斷的荒謬,只有靠學習才能補充與匡正。
論智慧(1)
鑽木取火翁
今睡何山中
世間聚財富
為你立頭功
佛祖菩樹下
祈法度眾生
庖丁解牛者
他鄉戰諸雄
人人都想擁有智慧,但結果並非都能如願。正像人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