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畫瓷粵不如贛,雕蛋贛不如粵”的說法。他們雕蛋是用細刀將整隻蛋
鏤空,把蛋黃蛋白全部倒出來。故宮剛一開放時,永和宮後殿,曾經陳
列過一套《二十四孝圖》雕蛋,每隻都有一隻紫檀座子,其雕刻之精細,
真是夠得上鬼斧神工了。據說同去參觀的李伯悅學長說:“這一套雕
蛋出自他們三水名手於白塘的手筆,蛋的空白地方都可以找出於字圖
記。這一套雕蛋大概刻了一年多才完成,是當年岑西林以重金買來孝
敬慈禧太后的,在廣東官場中曾經轟動一時,不料想能在故宮看到原
物,真是眼福不淺。”不過這套雕蛋是否一併裝箱帶到臺灣來,就不得
而知了。
“鬥雞”也是清明應節的遊戲,唐明皇在東宮做太子的時候,就喜
歡玩鬥雞遊戲,等到他榮登大寶之後,特地在內廷設治“雞坊”,凡民間
蓄有峨冠昂尾,繆毫鐵距,躥踞雄健良種賚送宮廷,可膺重賞。坊內有
五百男童,專司訓練調飼,其中有一名十三四歲姣童名叫賈昌的,不但
鬥雞走狗,戰陣馳逐樣樣精通,人更軒昂明麗。從清明開始,到直夏雄
雞脫毛為止,每逢朔望都要舉行兩三場盛大斗雞,《天寶逸聞》上說:
“每逢鬥雞之日,賈昌冠雕翠繡兜鍪首鎧,錦袂利屣,金鉞玉斧,拂引群
雞,兀立廣場,指揮往返,拊毛振羽,礪喙磨距,抑怒待勝,影隨鞭指,低
昂有度。”從以上描述,可以想出見唐官清睨鬥雞是多麼壯觀啦。到了
宋代宮廷中把鬥雞的興趣轉移到鬥蟋蟀,鬥雞才漸漸地沒落了。
清明在唐代又叫作鞦韆節,唐玄宗是歷朝最會享樂的皇帝了,每
逢清明佳節,豎立高架以彩繩懸木,坐立其上,推引飄蕩,謂之“鞦韆”。
在綠肥紅瘦、綠葉丹英之間聳立雕龍的鞦韆,上面有位輕豔側立瑁簪
珠履的佳人,隨風作式,抑揚飄蕩,玄宗管它叫半仙之戲,這個名詞真
是虧他如何想得出來的。時代演變到現在,打鞦韆已從成人遊戲變成
了幼童們運動的專案,沒有玉貌佳人再玩這種遊戲。可是去年我在泰
京曼谷,去到一個榮華酒館吃潮川菜,附近有一架丹漆彩繪高聳入雲
的鞦韆架,問了附近住戶,才知當地就叫“鞦韆架”。據說這座鞦韆架
建自素可索王朝,系模仿中土式樣建造的,早先每年清明都舉行美女
打鞦韆遊戲,一時車馬喧闐,塞巷填衢,輕蹺競技,還有選美的意味在
內呢!
曆書載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
明,蓋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故名清明,閨中婦女競著新鞋,出行原
野,謂之踏青。”現在每逢週末,無論男女老幼,都以郊外健行為樂,清
明踏青,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了。
慎終追遠話清明
清明又叫清明節,也是一年裡二十四個節氣之一。中國的節氣,
全都跟農事有關,唯獨清明除了與農事有關外,並且含有神秘色彩,可
以算是一個極特別節日。照中國習俗,清明那天,無論南方北方,都要
上墳掃墓,所以清明又稱鬼節。
按照中國古禮,凡是神主人祀宗祠家廟之後,所有祭奠都改在神
主之前,除非自己住在郊區,墳地就在家門口附近,大概很少有人隨時
上墳祭奠的。
祭掃墳塋,簡而言之日祭塋,《大清通禮》載:“戚寒時及霜降節,拜
掃墳塋,屆時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眠封樹,剪除荊草,
故稱掃墓。”
明清兩代,皇家慎終追遠,對於祭陵特別重視,清朝皇室每年清明
冬至春秋二祭,皇帝必定指派親信王爵或貝子貝勒,分往東西陵致祭。
皇陵所在,周圍全都築有高大圍牆,圓頂方宇,名為實城,上完祭
後,隨即舉行敷土禮,由兩位職司,用黃布一方,兜滿細黃土,把土倒在
墳頂上方告禮成。清朝各帝,不但對自己祖宗陵寢,誠敬隆周,就連明
代陵寢,也都多方保護,隨時派員修繕,禁止樵牧。寬裕慈惠,所以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