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伏兵擊斃。喜峰口這一仗,擊斃日指揮官1人,擊斃日軍數以萬計,中國軍隊雖有傷亡,但這次戰役大大挫傷了日軍的銳氣,阻止了日軍拂曉準備進攻潘家口的企圖。
13日上午,日軍企圖報復,又一次向中國軍隊陣地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用十多架飛機向我陣地狂轟亂炸。中午時辰,有一千多日軍在重炮的支援下向我喜峰口右側陣地發動全面攻勢。中國軍隊官兵堅決迎擊,派出一個營的兵力由左翼包抄日軍,巧妙地挫敗日軍的這一次進攻。日軍不甘心就這樣敗下陣,下午4點鐘,日軍轉攻喜峰口的左側陣地,中國軍隊奮力抵抗,將其擊退。喜峰口高地上29軍的戰旗高高飄揚。
前線總指揮趙登禹冷靜分析整個戰局與形勢,認為不能因暫時獲得一些勝利而滿足,要連續作戰,乘敵不備,再次全線出擊。3月14日,中國軍隊開始行動,各部分頭出擊,閃電般地衝入日方陣地,充分發揮大刀的威力。因為是拂曉時辰,敵人還在酣睡之中,又一次遭到突襲,許多日軍當場被砍死,倖免一死的則抱頭鼠竄,中國軍隊採取速戰速決的戰術,在殺傷較多的敵人後,各部迅速撤回自己的陣地,這次戰鬥效果很好。
此次爭奪戰規模雖小,卻是“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人還沒有遇到過的頑強抵抗,尤其是已經被佔領的陣地又被中國軍隊奪回,那真是罕見。趙登禹率部奪回喜峰口陣地,這仗打得非常艱苦。第一,敵人火力強盛,侵略者氣焰熾烈,再加上在中國戰場無往而不勝,更增加了士兵的勇氣。第二,喜峰口長城前後,北坡較平緩,易攻難守,長城內側向陽之面都是陡峭石壁,敵人佔領山上,向下進攻勢如破竹,中國軍隊仰面而攻,兵家所忌。中國軍隊之所以在這被動的情況還能夠取勝,這不能不歸為兩點,一是29軍長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結果,二是大刀顯了神威。
宋哲元、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等一直以愛國不內戰的思想教育士兵。在喜峰口戰鬥打響之前,宋哲元專門題寫了“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口號,鼓舞士氣。平常還以日本侵略者為假想敵進行訓練。
大刀怎麼能在用現代武器裝備的日本兵面前顯出威風?事也湊巧。當日軍佔領喜峰口得意之時,29軍士兵帶著大刀和手榴彈,靠近了敵人,一排手榴彈丟擲去之後,中國士兵大喊著殺、殺、殺……揮舞著大刀出現在日本兵面前。趁著他們對中國兵戒備鬆懈,大刀如砍瓜切菜。敵兵未明白就裡,還以為天兵天將來懲罰他們,人頭已經紛紛落地。29軍士兵大都有武術底子,耍起大刀來虎虎生風,刀光紅纓在敵人面前飛旋,使其眼花繚亂。日本人不怕死,但怕用刀砍頭。為什麼?日本國本來也是佛教國家,但他們的最高佛不是阿彌陀佛,也不是釋迦牟尼,而是天昭大神,天昭大神是日本國國神,最高神。但這位大神有一個毛病,不收無頭之鬼,也就是說,人被砍了頭,成了無頭之鬼,天昭大神就不收了,不能成神也不能再輪迴轉世,永遠是孤魂野鬼。與此同時,活在世上的人也不能饒無頭之鬼,視之為家族的恥辱。武士世家是這樣要求的,當然平民百姓也如此照辦。所以日本人死得講究,死得有名分,要麼切腹,要麼槍斃,臨死也不能身首分離。因此趙登禹的大刀隊出現在日軍面前,尚未肉搏,日本兵生怕身首分離就已經節節後退,把佔領不到一個時辰的喜峰口陣地拱手交還中國軍隊。
29軍大刀隊的抗日捷報不斷從長城傳出,鼓舞著有民族自尊心的所有中國人。在上海從事抗日運動的麥新在29軍大刀隊英勇精神的激發下,傾吐出來他的全部愛與憎。激情之下,引吭高歌: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29軍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
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29軍不是孤軍。
看準那敵人,把它消滅!
把它消滅!
衝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這首“大刀進行曲”是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一首優秀的抗戰歌曲,創作於1937年7月,8月在上海演唱,不久“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雄壯歌聲很快在全國唱開來。它鼓舞著全國軍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29軍在喜峰口一帶固若金湯的防禦,使日軍志氣餒敗,他們見雷池不可逾越,遂將主攻方向轉到羅文峪方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重創日軍(1)
行進中的29軍
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