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需多時,便能朗朗上口,背誦得絲毫不差。
因此,他不需將所有時間花在讀書上,學習之餘,總是和一些孩子嘻鬧玩耍,踢球、爬樹、投石子、鬥蟋蟀、捉迷藏等,而且常常是玩而不厭,樂而忘歸。
儘管如此,在沈先生的心目中,陳立夫仍是一名用功的好學生,不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塾館有兩項規定:一是最早到學堂的,可以最早放學;二是誰在學堂表現不好,功課又差,就必須到天黑才準回家。
由於陳立夫每天最早到校,功課又好,所以總是最早回家。
每天到了放學時候,沈先生總是一個個點名,每一個學生只有在聽到叫自己名字時,才到老師那兒去,拿回自己的作業和批改的習字,才能回家。
當時,每個學生的作業及所學習的內容,彼此都不相同,有人念《論語》,有人讀《孟子》,多數是學中國的古籍,有時也會念一些諸如商務印書館出的新教科書。
陳立夫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很好,以至好多年後,他還評價道:“這種教育方式,看似混淆麻煩,但是因材施教,因程度不同而分別教學,彼此都不會阻礙別人的發展,這實在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教育方式。
”陳立夫雖然用功學習,但畢竟是小孩,難免頑皮習氣。
有一次,老師離開課堂外出,陳立夫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放下手頭的書本,跑到外室,和其他同學猜拳玩遊戲。
整個學堂一下子亂了套,喧鬧成一片。
正玩得興起,沈先生回來了,同學們如鳥獸散,紛紛逃回自己座位,塾館頓時寂靜下來。
沈先生大聲責問,有哪些人參加了遊戲,同學們都低著頭,噤不作聲。
這時,陳立夫站了起來,坦白告訴老師,他是發起者,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沈先生一臉怒氣,將其他學生每人打了五板手心,奇怪的是,卻放過了陳立夫,沒有處罰他,實際上是對陳立夫誠實、勇於承認錯誤的鼓勵。
少年時代是天真爛漫的,很少人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