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4 頁)
,說明“九一八”以來日軍侵略我國之經過及違反九國公約之點(由軍政部負責起草)。
二、明顯表示我方對於東亞問題之根本主張及解決中國問題之意見(由外交部起草)。
三、對英、德及各國分別進行經濟方面之接洽。
力主抗戰(2)
四、關於停戰之先決條件:(一)有恢復盧溝橋事變發生以前之保證;(二)有九國公約國及有關係各國之實力監視;(三)須有根本問題解決方案在後。
這些建議中,雖然在關於停戰條件中有恢復盧溝橋事件發生以前之保證的條款,這與蔣介石抗日不堅決徹底的態度有關,其他方面應該說還是強硬的。
抗戰開始後,陳立夫還應軍事方面的要求,組織軍事工程團,該團任務是在瀏河與嘉定之間,修築一條碉堡線,以阻止日軍的西進。
因當時日軍正進攻上海,佔領上海後下一目標將是南京,蔣介石為了延緩日本侵略者的進攻速度,以進行南京保衛戰的準備工作,便要求陳立夫以極短時間建一道堅固的碉堡防線。
陳立夫接受任務後,以他在工程界的影響,迅速集合上海、南京兩地的工程師,組成軍事工程團,由陳立夫任團長,隨即開展工作。
他們很快作出設計,畫出圖紙,僱傭民力,開始建設。
陳立夫統籌全域性,還抽出時間,到工地督察,以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由於處此民族危機之時,國民政府出資,陳立夫有熱情,民眾有幹勁,所以,很快這道艱固的碉堡線奇蹟般出現了。
只是可惜日本軍隊佔領上海後再向南京西進時,蔣介石並不想守南京,而是快速撤退,因此軍方並沒有很好利用這道由民眾辛苦搶修起來的碉堡線。
後來,這條碉堡線為日軍佔領,成為日軍對付新四軍的防線,真是莫大的諷刺。
抗戰開始後,為了爭取蘇聯的幫助,陳立夫受蔣介石指派,加緊了同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的談判。
中國希望和蘇聯訂立軍事同盟,以對日本造成威脅,但蘇聯從自身利益出發,害怕得罪日本,致使日本與德國聯手進攻蘇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