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4 頁)
由於該校現代史研究所韋勒伯博士正主持一項中國近代歷史筆錄計劃,包括訪問孔祥熙、李宗仁、顧維鈞、陳光甫、曾琦、張發奎、胡適之等中國近現代社會名人,記錄整理後出版回憶錄。
因此讓陳立夫協助做這一工作,並要陳先整理自己的回憶錄,以第一章作為範本,向福特基金會申請批准贊助經費。
陳立夫接受了邀請,於是,由哥倫比亞大學派一位叫夏蓮英的華人小姐,每週到陳立夫家作錄音訪問一天,這樣持續了一年多時間。
後來,哥大現代史研究所認為陳立夫還年輕,應先去訪問年齡較大者,因此便將夏小姐派往香港,去訪問陳光甫、曾琦、張發奎等人,而將訪問陳立夫的事擱置下來,陳立夫也就無事可幹了。
涸轍猶歡(2)
萬般無奈之下,陳立夫便和過去幾位養雞的朋友商量,合夥做皮蛋生意。
他們說做就做,弄來一張做皮蛋的方子,利用陳立夫閒置的雞舍做廠房,很快,皮蛋做出來了,而且漂亮好吃,拿到市場上去賣,很受華人歡迎,稱之謂“陳立夫皮蛋”。
生意一炮打響,使陳立夫很受鼓舞,於是他們擴大業務,將皮蛋廠組成食品公司,擴大規模,增加品種,如做月餅的蛋黃、湖州粽子、年糕、辣椒醬等。
這些產品雖說手藝不是最佳,但在異國他鄉,很能勾起華僑的鄉情,受到華僑的喜愛,都深受歡迎。
特別是辣椒醬,味道好、價格便宜,遠銷到西部舊金山一帶,華人親切稱之謂“陳立夫辣椒醬”。
正當陳立夫的食品公司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場森林大火突然發生,陳立夫的三排雞舍廠房、外加他一部新買的座車在大火中化為灰燼,望著敗壁殘垣,焦土餘煙,陳立夫心中也如死灰一樣,傷心到了極點,燃不起半點希望。
本來,陳立夫的養雞場過去一直是投保萬元,後來不養雞了,雞舍閒置。
保險公司的人因和陳立夫有8年的交往關係,便好心地勸他說:“雞不養了,何必再保那麼多的險呢?可以少保一點。
”這樣,陳立夫便只投保4000元,但剛好退掉不久,便發生了這場大火,因此保險公司只理賠4000元,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這時,好心的人勸陳立夫賣掉地皮以安度餘生,也有的勸他回臺灣去,免得為生計發愁,兒女們都打來電話,寫來充滿親情的信,希望他和子女們一起,安享天年。
兒女們的建議一度打動過陳立夫的心,此時,陳立夫的長子陳澤安在威斯康辛大學已獲博士學位,次子陳澤寧也已完成博士學業,服務於美國一家大電子公司,女兒陳澤蓉已結婚,家庭經濟條件十分優越,老四陳澤寵在普渡大學研究所攻讀航空工程,可以自立。
陳立夫與子女多年不在一起,現在是困難時期,確實想與家人團聚,得到親人的溫暖,也享受一下天倫之樂,這是每一個老人都有的心情。
但不久,陳立夫就改變了主意,他希望過自食其力的生活,也留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農夫生活。
陳立夫於火災後又開始了艱苦的創業。
他以保險公司賠償的4000元作為本金,在焦土上又修造房屋,買來少量的來亨雞餵養,並少量的製作皮蛋、鹹蛋、豆腐乳、粽子等到附近鎮上去賣,活脫一個鄉下老農的模樣,他已完全洗盡了過去CC派領袖的政治鉛華。
當陳立夫手工製作這些食品時,夫人孫祿卿給他當副手,切豆腐,理粽葉,伴調料,幹得十分起勁,正是“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有時閒下來,陳立夫看書,孫祿卿則重操舊藝,畫上幾幅國畫,拿到鎮上去賣,也可聊解無米之炊。
每日勞動,雖十分辛苦,但夫唱婦隨,相濡以沫,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重返臺灣(1)
在得知陳立夫的雞場毀於大火的訊息後,蔣介石曾表示關心,他讓蔣經國給陳立夫寫信,希望陳立夫能回臺灣工作,並先後開出了一些工作崗位,如駐聯合國代表、駐日本大使、考試院長,駐西班牙大使,駐希臘大使、巡迴大使等,但都為陳立夫一一拒絕,雖然他很想回臺灣,但不願在自己困難時去接受別人的施捨,這是他的性格。
後來陳立夫夫婦重振家園,渡過了難關。
正當他們在“不覺辛苦亦覺甜”的村野生活中過得十分順心的時候,1966年10月,又收到了蔣經國的來信,信中說:“今年適逢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