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不亦樂乎。
幾碗酒下肚,我醉意漸強,眼前的方桌也開始旋轉起來。我知道,不能再喝了,否則就要誤事,於是趕緊調轉了話題:“四爺,您剛才說,在採參的時候如果打獵,祖師爺就不會保佑了,這點小侄不太明白,望四爺詳述”。四爺答道:“剛才我與你說了凡人不易進山抬參的兩大原因,現在我再說說這最重要的第三條。我們抬參之人,是蒙上天之恩,才能夠採集到這異世的寶物,倘若沒有神明相佑,不僅會兩手空空,而且還會遇到麻達鬼的糾纏,所以抬參人從進山到下山,都必須遵守山規,不能有一條與之相悖”。
說到山規,四爺的眼睛立馬變得鋥亮。我知道,這下他的話匣子是徹底讓我開啟了,自然心中暗喜。四爺繼續說道:“久居山下的鎮民,由於畏懼老虎,常以老虎為山中之神,如想上山採藥或打獵均要提前前往‘虎神廟’誠心祭祀,以求虎神保佑;我們這些進山抬參的卻不信虎神,我們有自己行業的祖師爺,他姓孫名良,祖籍山東,本是一個善走單棍的老把頭(注:老把頭,指挖參的首領;走單棍,指擅長孤身一人進山挖參),後在這不鹹山中不幸仙逝,死前留有一首絕命詩,詩曰:‘家住萊陽本姓孫,隔山跨海來挖參。三天吃了個喇喇蛄(注:喇喇蛄,在東北常見的一種蟲子,兩隻前足呈鋸齒狀,通體黑亮,力氣較大,喜在夏秋在亮光處出現),你說傷心不傷心。有種上山來找我,順著古河往上尋’,從此之後,老把頭便飄然成仙,常出來顯聖,化身為白鬍子老頭,引渡迷山之人,指點他們獲得寶參,脫難下山。以致後來祖師爺威名遠揚,使得原先那些以虎為神的獵戶和其他山民都以他為山神。陰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頭生日。每至此日,不鹹山下各村鎮的抬參人、伐木人、獵戶都要置辦酒席,焚香設奠,以祈平安。聽到這裡,我恍然想起半個月前,許多采藥人和獵戶的家裡的確供奉著香火,只怪我當初怕犯了忌諱,沒敢深問。
四爺越說越興奮,開始滔滔不絕起來:“入山抬參時,先要選背風向陽的矮坡搭上埨子(注:埨子,東北方言。指構造極其簡易的窩棚),待埨子蓋完,要馬上在埨子的東南方向,用三塊瓦蓋上一座小廟來供奉山神爺。抬參人要自備紙禡,上印五縷長鬚老人,懷抱一把開山斧,坐享煙火”。
“除了要對祖師爺誠心祭拜,這進山抬參的言語和行為,也是極其講究,有一處說錯,便容易鑄成大禍,所以我今日把你喚來,要教你一些基本的準則,你一定要牢牢記住,省的日後生出事端”。我忙點頭稱是,期望四爺繼續傳授。
“抬參講究吉利,很多名稱都不能像原先這麼叫。比如‘進山’不能叫‘進山’,要叫做‘放山’;‘上山’也不能叫‘上山’,要叫做‘壓山’。放山的人數有嚴格的講究,最多不能超過二十人,常在十人以內,一般取‘三、五、七、九’其中的一種,為的是‘去單回雙’(把挖到的人參也算做一個人,湊成雙數),忌二人(怕見財起異)、四人(音同‘死人’),如果特殊厲害,也可以獨來獨往,這叫做‘走單棍’,如果多次走單棍而不出閃失,就可以得到‘單棍王’的雅號,走單棍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抬到的寶參可由一人獨享;而壞處就是危險太大,一旦遇到意外情況,沒有他人照應很容易暴屍野外”。
我聽的如痴如醉,只恨日頭轉的太快。
第七章 … 山規
酒宴已畢,下人撤掉碗盤,我二人也轉到廂房喝茶。這茶乃是極品的黃山毛峰配以野山參的細須泡成,其味醇甜可口,其效滋補全身。只可惜我心裡想的早已不在這茶上。
喝完茶,四爺帶我來到前跨院,指著一根木杆問我:“你可知這是什麼?”,我先前的所有注意力都被立在西邊靠牆的兵器架子所吸引,並沒注意到東邊還立了根一丈多的木杆,一時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就隨便應了一句:“是旗杆吧”。四爺搖頭,道:“這根木杆叫做‘查索’,傳說是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當皇帝前,用來抬參的工具”。
我大驚:“太祖也曾進山抬參?”。四爺點了點頭,道:“明末有兩大悍將,即戚繼光與李成梁。戚繼光忠心報國,德行甚好,除了全力加固長城,又研習各種兵器戰術,使得邊關十年不見烽煙,讓明朝皇帝坐享一勞永逸的鐵統江山。只可惜因為長久沒有戰爭,戚繼光無法再立戰功去封侯進爵,其重要性也不復存在,慢慢被人忽視和遺忘。在宰相張居正死後便永久的失去了靠山,吃盡了不會玩心計的苦,最後竟落得個被貶嶺南的悲慘下場”。
“李成梁就聰明得多。他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