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以慰先帝之靈,以安臣民之心。寡人此言,天地可鑑,群臣周知。”
話音方落,公子木已泣不成聲,一眾大臣也唏噓不已。衛君覺頸上之劍微微發顫,知是公子木心緒激動所致,此時他雖知公子木不會傷害自己,但也怕有個閃失,遂道:“寡人已發過誓,你還有何事?”
“只此一件,再無他事。你既已許諾立誓,我自當請罪!”說罷,公子木一洗悲傷,正待撤劍,卻聽得下席一聲呼喊:“君父,請先賜公子木無罪!”
公子木舉目看去,原來是堂弟公子角,兩人自小一起長大,眾多兄弟中,自己待他最親,即使出了那件事……,兩人情誼仍在。公子木感激地衝他點點頭。
“好,寡人早先賜過你免死牌,即使今日你有此過錯,仍無須就死。今日之事,你必有苦衷。寡人看你也是出於一片孝心,寡人就特赦你無罪。”衛君說話間,卻看了公子角一眼,眸中射出一線微光,卻凌厲無比,公子角忙低眉垂目,不敢再與那目光對接,心中不由得打了個膽顫。
公子木這才收劍,拋於地下,撲倒跪拜道:“小人請罪!”
衛君到此時,才算徹底放心,他緩了幾口氣,溫和道:“你何罪之有?是寡人之罪。你之君父,也是寡人之兄,想他死於魏國,於今已十年之久,靈柩卻仍滯於魏國,不得回國安葬,是寡人之罪,是寡人之失!”言罷,已潸然淚下。一眾大臣聽到此處,念及先君之恩德,又想到先君之遭遇,也無不悲泣。
公子木原沒想到叔父對父親有如此深情,他見叔父衛君自責流淚,心中已後悔自己的魯莽輕率,再拜倒謝罪:“侄兒誤會叔父了!還請君上降罪,侄兒才會略感心安。”
“你當寡人是什麼人了?寡人豈是言而無信之人?寡人已說免你之罪,定不食言。”衛君扶起公子木,輕言道:“自你君父去後,寡人見你睹物思人,心情鬱悶,故而為你在外修建府邸。但寡人也曾有囑,你若不習慣外住,仍可隨時回宮。這十年來,你從未來看過寡人,寡人以為你不願回宮,故而也隨你在外逍遙。”
一眾大臣對國君深感崇敬,公子木以下犯上,劫持國君,而國君卻能饒恕於他,容人之量,堪比齊桓公!慶軻也暗暗稱讚衛君,想他現今本可一聲令下,殺了公子木,以報復被挾持之辱,但卻能在脫身後,還可以言而有信,可見他是個重諾守信之人,衛國有他,實屬有幸,為他效力,當不為錯!
這邊,衛君攜了公子木的手,問及他十年來的生活起居。親耳聽到衛君親切垂問,親眼看到衛君慈目憐愛,公子木更覺羞愧:想不到叔父用心如此良苦,想不到叔父對自己仍是關懷備至,可是,可是……他當初為何……
公子木有何疑惑?當初又發生了何事?請聽下回分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回 老宅新主
公子木悲切說道:十年之間,一念及我父客死他鄉,靈柩不得歸,侄兒就悲痛不已,是以我屢次入宮,想覲見君上,卻總被衛士攔阻,不許入內,說道君上不見。如此幾次三番,我也就死了心,道是君上不念兄弟之情,無心與魏國交涉。君上今日郊遊,無奈之下,侄兒才出此下策。
我道是侄兒自己不願見寡人,故而寡人也不願勉強你,孰料竟是有人從中攔阻!衛君說罷用眼光凌厲一掃眾臣,怒問:“何人如此大膽,竟敢阻攔寡人的侄兒?寡人定要查處此人!”
果真如此嗎?可衛士又怎會如此大膽,攔阻他見君上呢?究竟是何人在從中作梗?不僅公子木心中疑惑,連一眾大臣也很是不解。慶軻納悶想道:魏國為何要扣留先君靈柩?難道衛懷君的死與魏國有關?
衛君目光所及處,眾臣逐個低頭不敢言語。這時,聽有一人應道:君上,是老臣之錯。
眾人一驚,竟然有認罪之人!這可是個假傳聖旨要殺頭的罪。眾人抬眼瞧去,不是相邦王義,又是哪個?
只見王義舉止沉穩,還沒等國君發話,繼而說道:先君駕崩後,先有魏國發兵來犯,後有君上即位,重整綱紀,國事繁忙。公子木入宮求見之時,又正值君上身體抱恙,不見外人。老臣這才將君上旨意,傳諭各處,未料想衛士愚鈍,竟把公子木也當作外人,不許入內。是老臣失職,沒有交代清楚。請君上處置。
衛君沉吟不語,眾人心中猜測,相邦無心之過,國君是否會懲罰?片刻後,衛君緩緩地威嚴訓斥道:自作主張!即使寡人國事繁多,身體抱恙,都寧可置之不理,也不願冷落侄兒。汝之所為,使得寡人與侄兒,陡生間隔誤會,也令國人妄加猜疑。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