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武器,甚至顯現了復古的傾向,口徑又朝增大的方向發展,同樣打著衝向陸地的名義同516一樣——這是前進性的大反覆!理論指導實踐,在承認海軍影響陸地的這一前提下,必然對應著相應的武器及平臺。得益於艦載航空兵、兩棲戰和巡航導彈,海軍的戰術進步伴隨了其地位的日益提高,現今海軍不僅影響著一場戰爭的開局和程序,甚至對戰爭程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海軍的作用從來沒有這樣無可替代過。而海軍的本質促使,和一個擁有日益廣泛的海外利益的大國的自身訴求,一直遠洋海上力量必不可少,在考慮什麼裝備上馬與否的時候,不僅藍水海軍這一標準來考量一下,而且更要考慮對陸地的苛求,凡是符合這一標準的都是合理的,一支藍水海軍的目的地是藍水對面的大陸,而不是大洋,這是新的挑戰,這對水面艦艇也是一次大的挑戰,因為化大洋為通途是海軍的天性,這是與生俱來的,而在海上平臺越過大洋抵達另一塊海域時,它導致了一場革命,一場水面艦艇的革命——這次革命不是先出現坦克那樣的東西,導致了軍事變革,而是社會意識領先於社會存在,來引導未來的社會存在。就當人們還在討論母是否過時、建造航母有無必要的時候,新的需求催生了新的理論,而且此種理論已經貫徹到具體的作戰平臺上,甚至催生了新的艦種,這場革命不僅讓水面艦艇的對岸打擊能力重新得到重視,而且在手段、戰法上更在豐富發展。
這些悄然登場的新艦種看,無一例外地都強調對陸打擊,516作為試驗艦,這是他需驗證的的主要目的,而同期的國外新艦則做地更為徹底,不僅有大口徑艦炮,還有遠端的對陸導彈。由此不難看出強化對陸打擊能力將是水面戰鬥艦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同專職的防空、反潛艦一樣,專用型的對陸型水面戰鬥艦艇將是水面艦艇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並且同以往艦船的發展思路一樣,對陸型水面戰鬥艦艇也將會朝著小型化、中型化和大型化三個方向發展。對於一支大國艦隊來說,對陸型水面戰鬥艦艇和兩棲戰艦艇將是艦隊必須和主角,而其他兵種只是他們的配角,哪怕這艘潛艇再先進,它的出生已經限制了他的地位!還有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艦艇呈現了一股互相交融的趨勢,新的艦艇設計已經考慮搭載上陸部隊,用於介入焦點地區和反恐作戰。而這種模式不是首創,在專用的兩棲艦船出現之前,早期的海軍陸戰隊都是以戰鬥艦艇作為搭載平臺,現今這種復古模式重新出現在了21世紀的水面艦艇上,同艦炮的復古現象一樣,這種模式不僅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海軍建設思想與作戰理論的進步。而相對於航母戰鬥群與兩棲遠征打擊群,這種模式在應付一些不對稱威脅,執行護僑、解救人質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任務時,更為快捷有效,除了在運載規摸上無法同專職的兩棲艦相比外,戰鬥艦艇+特種兵/陸戰隊的模式可使任務編組的艦隊艦型單一、結構緊湊,反應更快捷,不會出現航速慢的兩棲艦拖後腿的情形,而且在效費比方面更具優勢,利於降低保障難度和執行成本。所以,同對陸打擊一樣,一定規模的兵力運載投送能力也將成為水面戰鬥艦艇的一項基本功能。未來的對陸型水面戰鬥艦艇不僅是一個戰鬥平臺,同時也是一個運輸平臺,具有一定規模的兵力投送能力,分別用其不同手段間接或直接地對陸地產生影響,掀起一場撲向陸地的風暴。只要人類還在陸地上生存繁衍,物質掠奪的戰爭本質就不會變化,而海軍就是最佳的選擇。
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對陸型水面戰鬥艦艇有一天也會消亡,但在現今這個階段,它絕對是與時俱進的產物,圍繞能源的爭奪,將會給這些鋼鐵怪物提供新的舞臺。歷史決定海權,還是有權決定歷史,現階段的海權只是歷史中的一個階段,海權歷史中發展的一個過程,它是由現階段的科技水平決定的,現實需求和實踐修正著海權,這一階段海權思想的最終產物之一,就是對陸型水面戰鬥艦艇。而顯而易見,這個階段海軍的運用及其最終作用都是以陸地為目的,因為人類的絕大多數生產生活行為還是在陸地上進行的。雖然21世紀被稱作是海洋的世紀,但目前對海洋的開發利用的範圍、規模都很小,陸地上的資源仍是爭奪的焦點。也許有一天,天基、空基平臺的裝載能力超過水麵平臺,或者陸地資源開採殆盡,那麼對陸型水面艦艇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只是這個過程只能站在歷史的高度看了。
我們需要一支與國家地位相適應的海軍,這是碼頭新燈箱上的標語。越過大洋,走向另一塊陸地,這是第二步!。 最好的txt下載網
1
1
“航空長,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