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看,萬般皆下品,唯有從軍高。你能聽我的話,不是我說句奉承老弟的話,三年五載你不戴紅頂子,前呼後擁,馬蹄得得,就算我吳亮孚瞎了眼睛。”吳聽了心裡一動,但沒說什麼。漸漸地越談越對勁,黃湯湯越喝越多。臨別時亮孚從腰包裡掏出幾錠銀子給吳說,“莫遲迴別了店主東,燒了課棚,快快投軍去!”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從戎(1)
北洋第三師是吳的“黃金屋”,先得把該師根底敘述一下:話說庚子事變後,天津不許駐兵,清廷迫不得已,以“巡警營北段”維持天津秩序,係一種變相的軍隊。光緒三十年(1904)袁世凱改編“巡警營”為北洋第六鎮,以馮國璋為統制(第六鎮即第六師,統制即師長)。是年四月,第四第六兩鎮舉行秋操後,第六鎮改番號為第三鎮,馮國璋外調,以段祺瑞接任統制。三十一年(1905)九月,該鎮駐防娘子關時,第九標一個兵士打了洋教習一記耳光,全標鼓譟起來,洋教習吃了一場啞虧,控段治軍不嚴,袁下令撤換,以段芝貴升任。三十二年(1906)芝貴因案免職,仍由段祺瑞回任。三十三年(1907)該鎮調往關外駐防長春南嶺黑嘴子,其時段又辭職,繼之者為旗人鳳山,不久由曹錕升補。宣統二年(1910)仍在東三省擔任剿匪。三年(1911)調回關內,仍駐娘子關監視北方革命行動。民國元年(1912),第三鎮改名第三師,曹錕仍任師長。
兵的種類很多:除步兵、騎兵、工兵、炮兵、輜重兵各部門之外,戰鬥兵是清水底子,下焉者有傳令兵、勤務兵種種,勤務兵即軍中聽差之謂。吳以文弱書生受了堂兄的鼓勵,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往投武衛軍前軍統領聶公庭(字士成,駐天津)帳下,因體弱未入選,僅僅補了個供人驅使的戈什哈。庚子年(1900)武衛軍全軍潰散,吳流蕩到保定,二十八年(1902)六月十三日回到天津投入巡警營仍供原職。
膠縣人郭緒棟字梁丞,學書不成,學劍亦失敗,遂往天津在巡警營當起“文案師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