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選擇,對一個孩子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盲目比淘氣要可怕得多。一個孩子如果只知道聽話,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庸庸碌碌肯定不會有什麼發展。而那些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知道怎麼去做的孩子才會有出息。
在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法:一是多出選擇題;二是多搞一些活動,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三是回答問題不要答得太滿,要給孩子留有思考的餘地。
比如,有孩子問:“你說有沒有飛碟?”你不要不假思索地告訴他“有”或者“沒有”,可以婉轉地說:“我不是自然科學家,所以回答不了這個自然之謎,這就需要你們長大以後去解開這些謎了。”一次,一個孩子打電話來問:“世界上有沒有恐龍?”當時,在報社實習的大學生肯定地回答道:“世界上沒有恐龍。”結果,那個小孩立刻反駁說:“世界上有恐龍!11個月前,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個恐龍蛋,如果它孵化出來了,怎能說不是恐龍呢?……”
從我的經歷中,我體驗到,一個人如果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工作,那他便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並自覺地以苦為樂。我從小就想當《中國少年報》的記者,做一名大家喜歡的“知心姐姐”,當我如願以償時,我便竭盡全力地工作,並以工作為自己的生命。
我最喜歡馬克思的一段名言:“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
衷心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有這樣的選擇。
2.培養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1)
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困難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學。
居里夫人是我們全世界女性的驕傲。她那種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著實令人折服。她曾經說過:“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困難和挫折,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一所最好的大學。無論什麼人,只要他沒有嘗過飢與渴的滋味,他就永遠也享受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麼滋味;一個孩子,如果他沒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歷過苦難,就永遠感受不到什麼叫幸福。
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後的恢復能力和百折不撓、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培養承受苦難和不屈服於挫折的能力,對今天的孩子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培養跨世紀人才的話題中,挫折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讓孩子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洗養尊處優的習氣,磨礪堅強的意志,學會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養他們的韌性、耐挫力和受挫後的恢復能力,從而使他們不僅學會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從內心深處激發一種自己尋找幸福的本能。這樣,他們才能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保持樂觀。這是人生的無價之寶。
我們做父母的,不願讓孩子去經歷苦難,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設計充滿笑臉和鮮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無情的,也許有千百種災難在等待著一個年僅幾歲或十幾歲的孩子,畏懼這些災難的人,永遠不會有幸福。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一帆風順長大的孩子,很難創造出生命的輝煌。
關於挫折教育,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在一些原始部族裡,少年男子如果想擁有成年人的權利,被社會所接納,必須要透過一次優勝劣汰的近乎殘酷的考驗;大人們把這些男孩放到一個沒有人煙的、野獸經常出沒的惡劣困境中,讓他們品嚐孤獨和挫折的滋味,學會面對和戰勝各種困難。只有經過千辛萬苦奮力掙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證明已是個成年人,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權利。這種考驗可視為人類早期挫折教育的雛形。當然,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挫折教育,不免有些慘無人道。
現代社會里,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由於物質生活條件優越,就更加重視對下一代進行挫折教育。
日本很早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一些平民學校的老師經常帶領學生到戶外上課,讓學生們到大自然中尋求知識和體驗生活。這種名為修學旅行的教學方式一直